[发明专利]一种适于涝渍兼治、可有效控制稻田氮磷流失的排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1975.2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8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强;吴启侠;张怀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1/00 | 分类号: | E02B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402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田 生物炭 潜流 表水 涝渍 氮磷流失 排水装置 有效控制 排水沟 末级 连通 水沟 设备技术领域 环境友好型 填充物 水稻 田间 流出控制 排水管理 灾害防治 反滤层 土层 田埂 湿润 排水 农田 防治 | ||
本发明属于农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于涝渍兼治、可有效控制稻田氮磷流失的排水装置,连通稻田沥水沟和田间末级排水沟,包括位于田埂的稻田侧的表水潜流生物炭池,以及连通田间末级排水沟与表水潜流生物炭池的排水流出控制件,稻田沥水沟汇集于表水潜流生物炭池,表水潜流生物炭池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耕土层、生物炭层和反滤层的填充物。本发明集稻田氮磷流失控制与水稻涝渍防治于一体,适于多雨湿润地区对稻田实施环境友好型排水管理和水稻(包括稻田旱作期其他作物)涝渍灾害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于涝渍兼治、可有效控制稻田氮磷流失的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南方湿润地区有着广泛栽培,有效防治稻田氮磷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要方面。在田间水平上,减少氮磷排放、减轻面源污染的主要做法是采取测土平衡施肥、看天气错开强降水科学追肥、多蓄少排。但是,从水稻栽培和涝害防控角度,在生产过程存在主动排水和被动排水的现象。泡田期大灌水,栽秧前田埂扒口直接排放水,产生较严重的农田养分流失,降低了肥料的利用效率;正常情况下临近晒田期停灌,使田面水自然落干,适逢较强降水时则主动扒口直接排水,也会有一定氮磷养分流失。水稻生产跨主雨期,在强降水可能导致作物涝害时,不得不进行田间排水,此即水稻生产过程的被动排水现象,在直接扒开田埂应急排水防涝的同时亦伴随农田养分(包括氮磷)的流失。而控制稻田氮磷等养分流失的关键是控水,现有技术方案主要体现在控制排水上,相应的出现了一些控制排水技术和出水口排水控制装置。其共性是,通过调节农田地下排水出口的高低控制地下排水量,通过调节农田地表排水出口开度大小控制地表排水速率,亦即,通过增加滞留时间减轻农田中氮磷等养分的流失。明显的不足是:没有把控制排水和作物涝渍防治结合起来,未能很好体现农田环境友好型排水与作物涝渍防治的有机统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于涝渍兼治、可有效控制稻田氮磷流失的排水装置,集稻田氮磷流失控制与水稻涝渍防治于一体,适于多雨湿润地区对稻田实施环境友好型排水管理和水稻(包括稻田旱作期其他作物)涝渍灾害防治。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是:一种适于涝渍兼治、可有效控制稻田氮磷流失的排水装置,连通稻田沥水沟和田间末级排水沟,包括位于田埂的稻田侧的表水潜流生物炭池,以及连通田间末级排水沟与表水潜流生物炭池的排水流出控制件,稻田沥水沟汇集于表水潜流生物炭池,表水潜流生物炭池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耕土层、生物炭层和反滤层的填充物。
而且,所述排水流出控制件包括通过弯头连为一体的水平短管和立管,弯头可以水平短管为轴旋转,水平短管连通表水潜流生物炭池,立管连通田间末级排水沟。
而且,所述水平短管的中轴与田间末级排水沟底部的垂直距离为30~50cm。
而且,所述表水潜流生物炭池的田埂侧设有砌砖墙,砌砖墙下部设有用于水平短管穿过的排水孔。
而且,所述砌砖墙为37砌砖墙。
而且,所述砌砖墙底部与田间末级排水沟底部之间铺设预制砼护坦,砌砖墙与预制砼护坦之间的两侧面是巩固田埂及农沟边坡的翼墙。
而且,所述耕土层为厚度20~40cm的耕土,所述生物炭层为厚度20~30cm的生物炭,所述反滤层为厚度20~30cm的级配良好的反滤料,即反滤料的粒径同时满足不均匀系数Cu>5和曲率系数Cc=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表水潜流生物炭池,构建了土壤和生物炭吸附拦截和反滤体强化排水关键技术,处理后的排水中总氮、总氮磷和CODMn的消减率分别达65%、71%和51%以上,可以显著减少稻田氮磷养分的流失,并且可快速排除稻田中的涝水和渍水;可调的排水出流控制件,能根据水稻生育期内田间水位需要,排除多余的涝水,保持适当的田间渗漏,实现涝渍兼治,可为作物生长发育营造良好的农田水土环境。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19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市政路面施工混凝土喷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漏的施工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