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3766.1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4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黄乐;卢惠新;张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4 | 分类号: | B60R25/24;G07C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谈晨雯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钥匙 进入 启动 系统 | ||
一种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控制单元及为车身控制单元提供外部通讯的车载智能天线装置,两者间通过车辆总线通信连接;车载智能天线装置包括位于车体外部的外部蓝牙天线及位于车体内部的内部蓝牙天线;外部蓝牙天线的辐射方向朝向车厢外部;内部蓝牙天线的辐射方向仅朝向车厢内部;车载智能天线装置基于外部蓝牙天线和内部蓝牙天线各自所接收的蓝牙信号的辐射强度来判定携带智能手机的用户的位置,并将用户位置告知车身控制单元。本发明内外蓝牙天线各自接收的蓝牙信号的辐射强度的变化特性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用户的当前位置,进而满足可实际操作的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领域,特别涉及适于蓝牙的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PEPS)中,用户通过携带车钥匙就可实现自动解锁车门和按键发动机点火。目前的实现方案中,车基单元和车钥匙之间存在低频和射频两种无线信道。当携带钥匙的用户靠近车身达一到两米时,车身系统通过低频(LF)天线阵列检测到用户离车身的距离以及方位,进而激活射频(RF)的通信部分,通过射频无线信道实现车基单元对钥匙身份的匹配认证,在认证通过后实现车门解锁。在车内,当用户按下一键启动开关键时,低频天线阵列检测到车钥匙处于车内,此时激活数据通信和认证过程,然后允许车身控制单元(BCM)启动发动机。上述实现方案中,通常需要在车身不同位置布置多根天线以保证用户从多个方向靠近车辆都可激活认证,但这也意味着硬件成本增加。此外,为了能够使用无钥匙进入/无钥匙启动功能,用户还必须随身携带车钥匙。而目前的PEPS方案中低频天线始终须处于轮询模式,电流消耗也比较大。
业界也在尝试将上述钥匙集成到智能手机中,以期望通过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代替通常的车钥匙来实现上述功能。但由于目前PEPS方案中使用的低频/射频收发单元并未被一般主流手机所支持,仍需要在智能手机上附加额外的收发单元实物模块来适用目前的PEPS方案。
目前,业界还在尝试利用低功耗蓝牙来替代上述双无线信道方式的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然而主流蓝牙使用的2.4GhZ工作频段的辐射强度衰减随距离变化并不显著,且由于如下原因导致接收电平强度指示值(RSSI)往往不够稳定:1)电波极化方向随着手机放置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带来的电波极化损耗;2)车辆车体不规则性使得车身天线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导致各个来波方向的接收强度的差异;3)电波被周围物体反射引起的多径损耗;4)手机天线的方向性带来的接收电平变化。因此,很难通过传统的检测接收电平强度的方法来满足可实际操作的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满足实际操作的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要求的适于蓝牙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包括:车身控制单元及为车身控制单元提供外部通讯的车载智能天线装置,两者间通过车辆总线通信连接;车载智能天线装置包括位于车体外部的外部蓝牙天线及位于车体内部的内部蓝牙天线;外部蓝牙天线的辐射方向朝向车厢外部;内部蓝牙天线的辐射方向仅朝向车厢内部;车载智能天线装置基于外部蓝牙天线和内部蓝牙天线各自所接收的蓝牙信号的辐射强度来判定携带智能手机的用户的位置,并将用户位置告知车身控制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对外部蓝牙天线和内部蓝牙天线的辐射方向设计了差异性设置,在携带智能手机的用户处于不同位置时,由于车体的金属屏蔽效应,外部蓝牙天线和内部蓝牙天线各自接收的蓝牙信号的辐射强度会存在差异明显的变化特性,利用这种变化特性的组合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用户的当前位置,进而满足可实际操作的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的车载智能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37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