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流控芯片和G-四链体-血红素DNA酶检测循环核酸用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66840.5 申请日: 2017-11-21
公开(公告)号: CN107828861B 公开(公告)日: 2021-06-04
发明(设计)人: 张何;傅昕;杨梅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工程学院
主分类号: C12Q1/6837 分类号: C12Q1/6837
代理公司: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刘奇
地址: 411100 湖南***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微流控 芯片 四链体 血红素 dna 检测 循环 核酸 试剂盒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基于微流控芯片和G‑四链体‑血红素DNA酶检测循环核酸用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分子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检测循环核酸用试剂盒,包括以下组成:包被有功能化微球的微流控检测芯片;所述功能化微球为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将第一探针修饰于微球表面;表面修饰有第二探针和引发探针的金纳米颗粒液;第一发夹探针试剂,第二发夹探针试剂和发光体系。本发明提供的试剂在检测循环核酸的应用。所述试剂盒能够较好的解决微量医学分析技术领域或微创、无创诊断领域中存在的微量样品条件下高通量、高灵敏特性难以并存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全分析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微流控芯片和G-四链体-血红素DNA酶检测循环核酸用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氢化合物等。目前,生物大分子分析的检测技术主要有:(1)微阵列芯片技术(Microarray);(2)静态微流控阵列芯片技术;(3)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但是这几类技术普遍存在需要昂贵、精密的检测设备,检测时间长且普遍灵敏度不理想,不能实现微量样品的高通量检测,成本较高等缺点,制约了这些技术在生物大分子临床诊断领域获得更加广泛及深入的应用(J.Mol.Diagn.,2017,19:697-710;World J Gastrointest Oncol.,2017,9:142-152;Eur.Rev.Med.Pharmacol.Sci.,2016,20:2558-2564;Methods Mol.Biol.,2017,1634:283-303)。

动态微阵列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兴研究领域,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是动态微阵列研究领域中发展的一种新型芯片模式,它有机的将传统的微阵列芯片和微流控芯片结合起来,以功能化微球作为传感元件,以微流体作为试剂及样品传送方式实现微量检测(Microchimica Acta,2015,182:661-669;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4,57:22-29;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3,42:23-30)。但是传统动态微阵列的开发仍然不能克服微量样品条件下高通量、高灵敏特性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微流控芯片和G-四链体-血红素复合物的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检测试剂盒具有高通量、高检测灵敏度的特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微流控芯片和G-四链体-血红素复合物检测循环核酸用试剂盒,包括以下组分:

1)包被有在微型小室内的有功能化微球的微流控检测芯片;所述功能化微球为表面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修饰有第一探针的微球;第一探针的5’端序列与循环核酸的5’端序列互补配对,所述第一探针的3’端序列修饰在微球上;

2)表面修饰有第二探针和引发探针的金纳米颗粒液;所述引发探针具有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第二探针的3’端序列与循环核酸的3’端序列互补配对,所述第二探针的5’端序列修饰在金纳米颗粒上;

3)第一发夹探针试剂;所述第一发夹探针具有如序列表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4)第二发夹探针试剂;所述第二发夹探针试剂具有如序列表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发光体系。

优选的,所述循环核酸为甲胎蛋白编码基因转录的mRNA序列,所述第一探针具有如序列表SeqID No.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第二探针具有如序列表Seq ID No.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优选的,所述循环核酸为CEACAM5编码基因转录的mRNA序列,所述第一探针具有如序列表Seq ID No.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第二探针具有如序列表SeqIDNo.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程学院,未经湖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68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