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液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7129.1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2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凌;陈志文;付平;魏甜甜;李佩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M1/36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曾克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净化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血液净化系统,属于血液处理设备领域,包括血液净化装置、血流换向装置,所述血液净化装置的血液进口端、血液出口端分别连接管路A、管路B,还包括与病人连接的管路C、管路D,所述管路A、管路B、管路C、管路D分别与所述血流换向装置连通;所述血流换向装置在一个状态时,管路A与管路C连通,管路B与管路D连通;所述血流换向装置在另一个状态时,管路A与管路D连通,管路B与管路C连通,所述管路C、管路D均连接有支管,支管设有盖子。本发明能够快速做到血流换向,能够有效的避免血栓形成、避免感染、减少净化时间、提高护理效率,同时还方便补药、抽血采样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液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血液净化技术是治疗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该技术实现的前提是必须为患者建立通畅的血管通路。据流行病学显示,血液透析双腔导管是目前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最为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以双腔导管形成一进一出两个血流通道。然而在治疗过程中,经常由于双腔导管导致人体血流不能正常的引出体外或者回到体内,从而导致血液净化治疗的意外终止。临床医师常通过尝试调整血管通路的连接方式已达到继续治疗的目的,最常用的方式是使管路反接,使其血流方向发生改变,从而血流达到顺畅的再次运转。但是时间操作中存在一些临床问题及医疗隐患,例如:1、需要较长时间(5-30min)暂停血液净化治疗,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2、该操作为开放性操作,患者的血液会长时间暴露在管腔外或者空气中,存在医源性感染及血栓形成的风险;3、由于操作过程中,血液净化机器的血泵处于停止状态,过长的操作时间导管管腔中的血液容易形成血栓并沿着腔内蔓延,甚至导致患者的深静脉形成血栓,并可能引起栓塞事件;4、由于实际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反复进行反接,使得护理的操作强度变大,造成人力资源成本极大的浪费。
除此之外,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常需要另外建立通道进行药液的补入或者抽血采样,常需要在双腔导管的出口端连接三通。但这种方法会导致潜在的医疗隐患:1、三通的连接容易松动,导致血液及液体外溢,甚至连接断开造成严重不良事件;2、三通的液体流出口径远小于双腔导管口径,容易导致血液剪切力增加,容易导致血栓形成;3、护理的操作强度增加,而且容易导致医源性感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血液净化系统,能够解决反接管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的避免血栓形成、避免感染、减少净化时间、提高护理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血液净化系统,包括血液净化装置、血流换向装置,所述血液净化装置的血液进口端、血液出口端分别连接管路A、管路B,还包括与病人连接的管路C、管路D,所述管路A、管路B、管路C、管路D分别与所述血流换向装置连通;所述血流换向装置在一个状态时,管路A与管路C连通,管路B与管路D连通;所述血流换向装置在另一个状态时,管路A与管路D连通,管路B与管路C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管路C、管路D均连接有支管,支管设有盖子。
优选的,所述血流换向装置为旋转换向装置,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顶面设有盲孔,盲孔的侧壁设有一圈沿盲孔周向方向的凹槽,本体部侧壁设有四个接口,所述四个接口均与所述凹槽连通,四个接口分别位于同一坐标系的四个象限内;所述盲孔内设有芯部,芯部与本体部转动连接,芯部的侧壁设有两个正对的凸起,所述凸起与凹槽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芯部的顶部设有旋钮。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与芯部滑动连接,芯部顶部设有滑槽,旋钮与滑槽相适配,所述滑槽贯穿芯部的侧壁并延伸至本体部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盲孔与芯部之间、所述凸起与凹槽之间均设有密封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71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