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底炉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8416.4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1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刚;曹志成;闫方兴;任中山;陈佩仙;郑常乐;李永卿;吴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13/08 | 分类号: | C21B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6 | 代理人: | 冷文燕,武玉琴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底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底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侧出料的转底炉。
背景技术
高温环形转底炉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新型转底炉,主要用于钢铁行业1400℃含碳球团焙烧或航天行业1600℃非金属材料焙烧,或汽车行业1200℃发动机钢套热套加热,以及其他冶金行业等。
常用的转底炉直接还原技术是铁矿粉(或红土镍矿、钒钛磁铁矿、硫酸渣或冶金粉尘、除尘灰、炼钢污泥等)经配料、混料、制球和干燥后的含碳球团加入到具有环形炉膛和可转动的炉底的转底炉中,在1350℃左右炉膛温度下,在随着炉底旋转一周的过程中,铁矿被碳还原。
目前通常采用的还原转底炉出料方式为一端出料,仅能将一侧物料排除,另一侧物料不能完全排除,这些未被排除的物料形成存料,在炉内经多次加热熔化,粘结炉底、炉墙,导致炉底、炉墙增厚卡死,毁坏炉体传动系统,严重时导致停炉事故。
因此,为了能够完全及时排除转底炉内所有物料,保证转底炉长期稳定运转,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转底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转底炉,以及时排除转底炉内所有物料,保证转底炉长期稳定运转,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转底炉,所述转底炉包括炉体、炉底、出料装置、燃烧器和物料水淬装置,其中,所述炉体横截面为圆环状,所述炉体上设有入料口,所述炉体的内环侧壁底部与外环侧壁底部均设有出料口;所述炉体的内环侧壁、外环侧壁与所述炉底的上表面限定出环形反应空间;所述燃烧器安装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所述出料装置安装于所述炉体上,所述出料装置的排料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物料水淬装置设置于所述炉底的外侧,所述物料水淬装置包括相连通的物料水淬通道与水淬池,所述物料水淬通道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用于将所述出料口排出的物料水淬后排入所述水淬池。
上述的转底炉,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转动电机组和螺旋叶片组,所述转动电机组设置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所述螺旋叶片组设置于所述炉体内;所述转动电机组驱动所述螺旋叶片组旋转,用于将所述炉体内的物料排出至所述出料口。
上述的转底炉,所述转动电机组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所述螺旋叶片组包括螺旋叶片和螺杆;所述螺旋叶片固定于所述螺杆上;所述减速器带动所述螺杆和螺旋叶片旋转。
上述的转底炉,所述内环侧壁底部上的出料口与所述外环侧壁底部上的出料口的连线位于所述转底炉的径向位置。
上述的转底炉,所述螺杆上的螺旋叶片分为两段,分别为第一段叶片和第二段叶片,所述第一段叶片和第二段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段叶片的排料口与所述内环侧壁底部上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第二段叶片的排料口与所述外环侧壁底部上的出料口连通。
上述的转底炉,所述第一段叶片和第二段叶片以所述螺杆的中心对称布置。
上述的转底炉,所述内环侧壁与外环侧壁上均布置有所述转动电机组,所述内环侧壁上的转动电机组与所述第一段叶片连接,所述外环侧壁上的转动电机组与所述第二段叶片连接。
上述的转底炉,所述物料水淬通道的一端通过物料通道连接所述内环侧壁底部的出料口,所述物料水淬通道的另一端通过另一物料通道连接所述外环侧壁底部的出料口,所述物料水淬通道设有倾角。
上述的转底炉,所述物料水淬通道的倾角为1-30°。
上述的转底炉,所述物料水淬装置还包括蒸汽管道,所述蒸汽管道设置于所述物料通道的支路上,用于对物料进行预热。
本发明通过把出料装置设计成两侧出料,能够将转底炉内物料及时完全排除,防止存料因多次加热熔化导致炉底与炉墙卡死,并充分利用了物料显热,设备寿命能延长12月以上、生产率至少提高10%、能源消耗能降低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两侧出料的转底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两侧出料的转底炉的局部纵向半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案以及各个方面的优点。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或“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84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