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自动化打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9439.7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9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郭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当升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02 | 分类号: | B26F1/02;B26F1/14;B26D7/01;B26D5/08;B26D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智畅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57 | 代理人: | 唐维铁 |
地址: | 21419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自动化 打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自动化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自动化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自动化技术就是探索和研究实现自动化过程的方法和技术,它是涉及机械、微电子、计算机、机器视觉等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工业革命是自动化技术的助产士。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自动化技术才冲破了卵壳,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自动化技术也促进了工业的进步,如今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力、建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因此,对工业自动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大多数工业自动化打孔装置结构复杂,设备笨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一般大多数工业自动化打孔装置打孔的精确性不是很好,容易造成误差,从而导致各类问题的产生;市面上大多数工业自动化打孔装置在打孔器的冲头落下时没有缓冲的装置,瞬间冲撞产生的巨大压力不能有效的减少,容易损坏机器,减少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工业自动化打孔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自动化打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自动化打孔装置,包括壳体和工作面,所述壳体外壁设有电机,且电机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三角圆盘,且三角圆盘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且连杆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冲头,所述壳体的下端内壁设有弹簧,所述壳体的上部中央位置设有法兰盘,且法兰盘和壳体之间通过螺钉螺纹连接,所述壳体的上部中央位置靠近法兰盘处设有开关按钮;所述工作面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工作面上端面设有定规,所述定规滑动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外壁上,所述定规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
优选的,所述法兰盘的形状为方形。
优选的,所述定规的形状为“L”型。
优选的,所述连杆的倾斜角度最大为30度。
优选的,所述冲头的横截面积为0.5-4平方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连杆、电机和滑块,方便滑块在壳体内快速上下滑动,从而带动冲头快速在工作面进行打孔工作,装置方便高效,且廉价易得,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成本,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固定杆、调节螺栓和定规,方便定规在固定杆上自由调节滑动距离,将定规稳定住,有利于挡住需要打孔的物品,使之不易移动具有稳定格挡的作用,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弹簧,在冲头高速打孔时,滑块落下瞬间所产生的巨大冲力容易损坏装置,弹簧的设置则缓冲了这一压力,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避免了装置的损坏,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市场前景,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定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三角圆盘、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连杆、6-第三转轴、7-滑块、8-冲头、9-工作面、10-定规、11-固定杆、12-支架、13-螺钉、14-法兰盘、15-开关按钮、16-电机、17-调节螺栓、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当升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当升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94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