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力系统分析的高温气冷堆仿真建模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72973.3 申请日: 2017-11-22
公开(公告)号: CN107808063A 公开(公告)日: 2018-03-16
发明(设计)人: 林毅;赵洁;林章岁;王力;邱柳青;黎萌;张胜峰 申请(专利权)人: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7/50 分类号: G06F17/50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丘鸿超
地址: 350003 ***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电力 系统分析 高温 气冷 仿真 建模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电力系统分析的高温气冷堆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基于高温气冷堆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将其分解为多个子模块,包括堆芯中子动态模块、堆芯燃料温度模块、反射层温度模块、堆芯下腔室传热模块、堆芯上升通道传热模块、堆芯下降通道传热模块、堆芯出口联箱模块、氦风机模块、反应堆控制系统模块、旁路调节系统模块;

步骤S2、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建立高温气冷堆各子模块微分方程数学模型;

步骤S3、基于步骤S2中建立的各子模块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中,建立高温气冷堆的各子模块数学模型及整体系统自定义模型,确定自定义模型的输入量、输出量及模型参数,采用图形化编辑方式实现各子模块微分方程及限幅、限速功能,在基础数据库的发电机及其调节器窗口设置自定义模型参数,从而将高温气冷堆自定义模型通过调速器模型导入发电机模型,进而接入电力系统模型中,实现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和电力系统联合仿真计算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系统分析的高温气冷堆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高温气冷堆各子模块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如下:

所述堆芯中子动态模块,反应堆入口氦气压力恒定,氦气密度近似为常数,采用集总参数的等效单组缓发中子点堆动力学模型方程为

dNrdt=ρ-β1Nr+λC]]>

dCdt=βlNr-λC,β=Σi=16βi,λ=β/Σi=16βiλi]]>

ρ=ρextfuelfeedback=ρext+(αfm)ΔTFrΔTr

ρext=Grzr

式中:Nr为中子通量密度,与反应堆热功率近似存在线性关系;ρ为堆芯的反应性,ρext为外部输入反应性、ρfuel为堆芯燃料反应性、ρfeedback为温度反馈反应性;β为缓发中子组的总份额;βi为第i组缓发中子有效份额;l为平均中子寿命;λ为等效缓发中子组的延时常数;λi为第i组缓发中子衰减时间常数;C为等效单组缓发中子先驱核密度;αf为燃料温度反应性系数,αm为慢化剂温度反应性系数;αr是反射层温度反馈系数且为正值;TF为燃料元件平均温度;Tr为反射层温度;Gr是控制棒微分价值;zr是控制棒棒速;

所述堆芯燃料温度模块,考虑了燃料发热份额Ff,其数学方程为

dTFdt=1μc(1-ϵ5)[FfP0Nr-Ω5(TF-T5)-Ωcr(TF-Tr)]]]>

式中:μ表示总热容量;μc是燃料元件的总热容量;ε5表示堆芯下降通道的体积空隙率;P0是反应堆额定功率;Ω5表示堆芯与下降通道传热系数,Ωcr表示堆芯和反射层之间的传热系数;T5为下降通道温度;

所述反射层温度模块数学方程为

dTrdt=1μr[Ωcr(TF-Tr)-Ω3(Tr-T3)]]]>

式中:μr表示反射层的热容量;Tr表示反射层温度;Ω3表示上升通道与反射层之间传热系数,T3表示堆芯上升通道的温度;

所述堆芯下腔室传热模块数学方程为

dT1dt=Minμ1(Tin-T1)]]>

式中:T1表示下腔室温度,Tin表示堆芯入口冷氦温度;Min表示下腔室氦气热容流率,等于氦气流量与氦气定压比热的乘积;μ1表示下腔室热容量;

所述堆芯上升通道传热模块数学方程为

dT3dt=1μ3[M1(1-γ2)(T2-T3)+Ω3(Tr-T3)]]]>

式中:μ3表示堆芯上升通道的热容量;M1表示堆芯上升通道氦气热容流率;γ2表示下部联箱向出口联箱的氦气泄漏率;T2表示下部联箱温度;

所述堆芯下降通道传热模块数学方程为

dT5dt=1μ5ϵ5[M3(T3-T5)+Ω5(TF-T5)]]]>

式中:μ5表示堆芯下降通道的热容量;M3表示堆芯下降通道氦气热容流率;

所述堆芯出口联箱模块数学方程为

dT6dt=1μ6[M5(T5-T6)+M6γ2(T2-T6)]]]>

Tout=T6

式中:Tout表示出口氦气温度,T6表示出口联箱温度;μ6表示出口联箱的热容量;M5表示下降通道氦气热容流率,M6表示出口联箱氦气热容流率;

所述氦风机模块,考虑主氦风机提供一回路所需氦气的流量和压力升,假设主氦风机提供恒定工作压力,对氦气流量采用一阶惯性延迟模型,即

dGoutdt=1τ(Ggiv-Gout)]]>

式中:Ggiv为主氦风机需求流量;Gout为主氦风机输出流量;τ为主氦风机惯性延迟时间常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29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