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新风换气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3504.3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0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秋旺;萨仁满都呼;马挺;曾敏;俞兴飞;张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2/00;F24F13/08;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新风 换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新风换气机,采用一个或多个叉流式换热器作为换热芯体。叉流式换热器的第一侧换热通道的一个端口安装于墙壁或窗口上的第一类开孔处,形成新风换气机的第一侧风流动通道;连通叉流式换热器的第二侧换热通道的送风堂安装于平行于第一类开孔的第二类开孔处形成新风换气机的第二侧风流动通道。或者节能新风换气机安装到室内直角处两个互相垂直的开孔上,芯体采用叉流式换热器。新风换气机的第一和第二侧风流动通道分别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或者分别为排风通道和新风通道。本发明节能新风换气机没有安装导流结构及管道,可用小功率风机驱动,有耗电量小、占用空间小和噪音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换气机,特别涉及一种小型化节能新风换气机。
背景技术
根据新风换气机的结构可分为无管道新风换气机和管道式新风换气机。
无管道新风换气机中排风风机把室内空气直接排到室外,同样新风风机把新风直接送入室内。系统对风机的阻力非常小,因此可以用小功率风机实现较大的换风量。无管道新风换气机的排风风机和送风风机分开设计,占用空间比较少。无管道新风换气机没有热回收装置,进入室内的新风和送出的室内风没有进行换热,无法稳定室内温度,人体舒适性较差。
双向流管道式新风换气机需要布置室外新风口和排风口,以及室内送风口和回风口。管道式新风换气机一般会包含全换热或湿热交换装置来回收热量或者水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双向流管道式新风换气机均需要安装导流结构及管道,以便让新风和排风分别从进出口流入各个风口,额外引入的导流结构及管道会产生较大阻力,因此需要大功率风机才可以满足预期的换风量,造成耗电量增大。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节能新风换气机,具有高效节能和空间紧凑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节能新风换气机,能够减小泵功,具有高效节能和空间紧凑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能新风换气机,所述新风换气机为新风与排风两股流进行热交换,包括热交换芯体,所用热交换芯体为多个叉流式换热器,所述叉流式换热器包括第一侧换热通道和第二侧换热通道,多个叉流式换热器的第一侧换热通道的一个端口安装于墙壁或窗口上的第一类开孔处,多个叉流式换热器的第一侧换热通道和墙壁或窗口上的第一类开孔形成新风换气机的第一侧风流动通道,无需安装导流结构及管道,第一侧风机安装在新风换气机的第一侧风流动通道内;所述第二侧换热通道包括送风堂,所述送风堂安装于平行于第一类开孔的第二类开孔处,无需安装导流结构及管道,多个叉流式换热器的第二侧换热通道、送风堂和墙壁或窗口上的第二类开孔形成新风换气机的第二侧风流动通道,第二侧风机安装在新风换气机的第二侧风流动通道内;新风换气机第一侧风流动通道和新风换气机第二侧风流动通道分别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或者分别为排风通道和新风通道。
优选的,第一侧风机安装在第一类开孔中。
优选的,第二侧风机安装在第二类开孔中或者送风堂中。
优选的,所述送风堂是将多个叉流式换热器的远离墙壁或窗口的面的靠近第二侧风机的线封闭形成的空间,所述空气在送风堂中发生转向。
优选的,叉流式换热器的形状为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或其他多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3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