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4341.0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4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肖琳;周振平;叶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琳威纳米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C1/40 | 分类号: | C09C1/40;C09C3/08;C09C3/10;C09C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铝 纳米粉体 混合物 制备 氮化铝粉体 有机改性剂 分散介质 高速搅拌 有机改性 分散液 高导热 绝缘 表面有机改性 有机表面改性 化学稳定性 纳米分散液 长链分子 充分混合 分散助剂 制备工艺 分散性 预分散 重量比 浆料 | ||
1.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1)将氮化铝纳米粉体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得混合物A;
(2)在所述混合物A中加入分散助剂和用于形成氮化铝粉体表面有机改性长链分子的有机改性剂,搅拌至充分混合均匀得混合物B;
(3)将混合物B干燥制得有机改性的氮化铝纳米粉体;
(4)将有机改性的氮化铝纳米粉体和分散介质重量比为1∶1~1∶1000;经过中、高速搅拌进行预分散,之后在混合物中再加入分散助剂,高速搅拌得混合均匀的氮化铝粉体浆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化铝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50%的氮化铝粉体和50~99%的分散介质先高速搅拌分散混合、并超声分散得混合物,之后在混合物中再加入分散助剂和有机改性剂,恒温0~200℃下搅拌,通过超声、砂磨或球磨等方式分散,再离心沉淀,一定温度下真空干燥得到有机改性的氮化铝纳米粉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氮化铝纳米粉体与分散介质的重量比为1∶1~1∶10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氮化铝纳米粉体与分散介质的重量比为1∶5~1∶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有机改性剂为硬脂酸、聚丙烯酸、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改性剂为含高分子长链的硅烷偶联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改性剂加入混合物中的量为0.05~5wt%。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改性剂加入混合物中的量为0.1~2.0w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分散助剂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有机改性聚硅氧烷二丙二醇单甲醚溶液、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或含氟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散助剂加入混合物中的量为0.02~2wt%。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散助剂加入混合物中的量为0.05~1wt%。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有机改性的氮化铝纳米粉体为颗粒状,且颗粒的长径比为1∶1~10∶1;颗粒尺寸在至少一个维度上不大于1um;颗粒状为近球形、椭圆形、雪花形、立方形、片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改性的氮化铝纳米粉体颗粒的长径比为1∶1~5∶1,至少一个维度上不大于100n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改性的氮化铝纳米粉体颗粒的长径比为1∶1~2∶1;三个维度上均不大于70n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高导热氮化铝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还可通过超声、球磨或砂磨的分散方法使所述浆料混合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琳威纳米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未经纳琳威纳米科技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43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