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行管理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4942.1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2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钱向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 管理软件 测试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载系统软件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行管理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机载软件在航空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软件测试工作在型号软件研制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飞行管理软件为代表的复杂机载系统软件在测试时面临挑战。测试用例设计是软件测试的关键技术,传统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是从主观理解为本的技术方法。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软硬件综合设计技术在现代各种型号的军民用飞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飞行管理软件(FMS软件)实现了飞机全部飞行各个阶段飞行管理的各项功能。
传统软件测试方法的局限性在于:
a)传统软件测试方法强调理解需求、分解、描述需求、需找反向需求;
b)更多是定性描述,而很少从整体上将测试需求量化;
c)面对简单需求,或测试需求量少时,相应的测试用例容易设计;
d)测试用例不容易满足全面覆盖率的要求;
e)测试用例设计是否冗余不易分辨;
f)面对功能需求、接口需求、结构性需求、状态转换需求、过程性需求、事件性需求,不能采用更加灵活的方法对待;
g)传统软件测试方法缺少客观的描述方法,更多是主观的设计方法;
h)以上特点使得面对复杂功能的软件测试,传统方法有局限性。
飞行管理软件测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a)飞行管理软件是航电系统中最为核心的软件;
b)飞行管理软件属于典型的逻辑和算法都非常复杂的软件;
c)飞行管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文件中提出的测试需求已经达到千项之多;
d)飞行管理软件对外接口信号种类有数百个;
e)飞行管理软件各个功能之间的耦合度高;
f)飞行管理软件中的飞行计划管理功能组织结构复杂、选择状态非常多;
g)飞行管理软件中的军用任务功能过程多,又包含复杂算法;
h)飞行管理需求中的数百个复杂逻辑关系都用文字表达。
i)以上特点决定在软件测试时必须采用合理的方法描述需求和设计测试用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管理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满足测试过程中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结果最优化的目标。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与顶层功能相关的测试需求的用例图,并对每个顶层测试需求功能确定标识,所述用例图包括描述测试需求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
步骤二、建立飞行管理软件顶层功能测试需求追踪关系,按照输入、输出及发生条件,构建各标识对应的顶层测试需求功能的测试用例;
步骤三、构建与接口有关的测试需求的接口图模型,并对每个接口测试需求功能确定标识;
步骤四、建立飞行管理软件接口测试需求追踪关系,按照输入、输出及发生条件,构建各标识对应的接口测试需求功能的测试用例;
步骤五、构建与结构有关的测试需求的结构图模型,并对每个结构测试需求功能确定标识,所述结构测试需求功能为各关联的组成部分的静态结构;
步骤六、按步骤五所确定的标识用活动图模型构建所述静态结构的测试活动或事件需求,并对每个所述测试活动或事件需求确定标识;
步骤七、根据步骤六确定的标识建立飞行管理软件结构测试需求追踪关系,按照输入、输出及发生条件,构建各标识对应的结构测试需求功能的测试用例;
步骤八、构建与状态转换有关的测试需求的状态图模型,并对每个状态转换测试需求功能确定标识;
步骤九、建立飞行管理软件状态转换测试需求追踪关系,按照输入、输出及发生条件,构建各标识对应的状态转换测试需求功能的测试用例;
步骤十、构建按照时序发生过程有关的测试需求的时序图模型,并对每个时序状态测试需求功能确定标识;
步骤十一、按步骤十所确定的标识用活动图模型构建所述按照时序发生过程有关的事件活动或测试活动场景,并对每个所述事件活动或测试活动场景确定标识;
步骤十二、根据步骤十一确定的标识建立飞行管理软件时序状态测试需求追踪关系,按照输入、输出及发生条件,构建各标识对应的时序状态测试需求功能的测试用例。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顶层功能相关的测试需求包括飞行计划、综合导航管理、导引、导航数据库管理、飞行性能管理、飞行告警管理以及任务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49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