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级增压系统高低压级增压器支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77012.1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7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力峰;张俊跃;徐思友;程江华;吴新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主分类号: | F02B67/10 | 分类号: | F02B67/10;F02B3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器 二级增压系统 高压级增压器 高压级涡轮 排烟管 支撑体 低压级增压器 支撑结构 中空法兰 支撑 发动机排气管 出口 波纹管设计 安装支撑 连接过程 气流通道 软管结构 支撑连接 过定位 紧凑性 可调节 中空 法兰 发动机 发动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级增压系统高低压级增压器支撑结构,包括高压级增压器,高压级涡轮出口排烟管,增压器支撑体和低压级增压器;高压级增压器连接发动机排气管;所述增压器支撑体一端固定在发动机上,另一端通过中空法兰上面支撑连接低压级增压器,下面连接高压级涡轮出口排烟管,法兰的中空部分为气流通道;所述高压级涡轮出口排烟管上设有可以调节长度和角度的软管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本发明应用于发动机二级增压系统安装支撑,在紧凑性连接过程中,通过一个带中空法兰的增压器支撑体,实现高低压级增压器支撑互不影响;同时高压级增压器的两个支撑中有可调节的波纹管设计结构,可以避免出现支撑过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二级增压系统高低压级增压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是利用发动机排出废气的能量来提高发动机进气密度,由于增压发动机的高功率、低油耗、低排放的特点,在发动机上应用相当广泛。二级增压系统是适应目前高排放要求、小尺寸高功率输出发动机的气系统解决方案,采用二级增压后的增压压力可大幅度提高,每个独立增压器均可以工作在较高效率的工作区域内,两个增压器工作时,发动机流量范围大大拓宽,高压比工况增压压力提高是单级增压难以达到的,可以很好满足柴油机提高功率和满足排放的需求。
但二级增压是两台增压器的工作方式,系统体积重量均会增加。尤其是两台增压器在发动机上的安装固定形式较单级增压器更为复杂困难。高压级增压器较小,可以由发动机排气管支撑,低压级涡轮箱与高压级涡轮箱之间需要有固定的排气连接管,低压级涡轮箱进口与高压级涡轮箱出口固定连接后,为了保证增压器安装牢固可靠,还需另一个支撑点。增压器的重心一般偏在涡轮箱上,通常在低压级涡轮箱上另外找固定支撑点,此时如果支撑不可靠,会出现低压级增压器悬臂振动,导致增压器连接不可靠故障出现,同时低压级涡轮箱进口与高压级涡轮箱出口连接固定后再加上另一个高压级增压器支撑点,会出现过定位情况,导致初始连接预紧力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二级增压系统高低压级增压器支撑结构,以实现发动机二级增压系统的紧凑可靠性连接,同时避免出现过定位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二级增压系统高低压级增压器支撑结构,包括高压级增压器,高压级涡轮出口排烟管,增压器支撑体和低压级增压器;高压级增压器连接发动机排气管;所述增压器支撑体一端固定在发动机上,另一端通过中空法兰上面支撑连接低压级增压器,下面连接高压级涡轮出口排烟管,法兰的中空部分为气流通道;所述高压级涡轮出口排烟管上设有可以调节长度和角度的软管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器支撑体包括发动机端连接体、低压级增压器端连接体和中间连接体,所述中间连接体为折线型,一端与发动机端连接体焊接固定,另一端与低压级增压器端连接体焊接固定;所述低压级增压器端连接体为中空法兰,通过螺钉与低压级增压器,和高压级涡轮出口排烟管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级涡轮出口排烟管上设有可以调节的波纹管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应用于发动机二级增压系统安装支撑,在紧凑性连接过程中,通过一个带中空法兰的增压器支撑体,实现高低压级增压器支撑互不影响,实现发动机二级增压系统的紧凑可靠性连接;同时高压级增压器的两个支撑中有可调节的波纹管设计结构,可以避免出现支撑过定位。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二级增压系统高低压级增压器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二级增压系统高低压级增压器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未经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70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绿色环保家庭节能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间隙式高压液气涡轮节能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