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器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7532.2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8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黎暄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钟子敏 |
地址: | 518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显示 面板 显示器 显示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器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与上基板相对设置的下基板、以及设置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上基板靠近下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结构,下基板靠近上基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遮光结构对应的第二遮光结构,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共同构成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间隔物。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通过在上下基板各增加一遮光结构,从而遮蔽斜视角漏光,降低由于厚度太大使得遮光结构难以固化完全,从而影响成膜效果和高度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器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发展,人们对显示器的性能,尤其是对比度,暗态画面下的漏光等产生了很高的品质要求。由于漏光现象的存在使显示的黑色图像不黑,造成对比度降低,亮度均匀性变差,图像层次感模糊,清晰度下降,图像质量变差,因此有必要减少漏光现象。
漏光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方面是液晶电视成像原理所带来的固有缺陷;另一方面是组装产生的挤压,这也是目前漏光产生的最主要来源,由于组装电视机要求没有面板那么严格,环境也差了很多,相对的工艺也比较粗糙,组装的时候边框跟显示器之间的衔接不紧密导致轻微的漏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器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通过在上下基板各增加一遮光结构,从而遮蔽斜视角漏光,降低由于厚度太大使得遮光结构难以固化完全,从而影响成膜效果和高度的风险。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与上基板相对设置的下基板、以及设置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上基板靠近下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结构,下基板靠近上基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遮光结构对应的第二遮光结构,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共同构成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间隔物。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液晶显示面板是上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上基板和一下基板;在上基板上制作第一遮光结构,以及在下基板上制作与第一遮光结构对应的第二遮光结构;将上基板和下基板对盒,并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填充液晶层;其中,第一遮光结构和与之对应的第二遮光结构共同构成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间隔物。
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基板、与上基板相对设置的下基板、以及设置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上基板靠近下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结构,下基板靠近上基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遮光结构对应的第二遮光结构,第一遮光结构和第二遮光结构共同构成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间隔物。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通过在上下基板各增加一遮光结构,从而遮蔽斜视角漏光,降低由于厚度太大使得遮光结构难以固化完全,从而影响成膜效果和高度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一实施例遮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一实施例遮光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一实施例中下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75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