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生物农药杀虫组合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80503.1 申请日: 2017-11-23
公开(公告)号: CN107736364A 公开(公告)日: 2018-02-27
发明(设计)人: 任莉;管凌君;宋玥颐;陈小军;杨益众;徐瑜蔚;刘旺;刘丹;徐志英;丁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主分类号: A01N43/90 分类号: A01N43/90;A01N43/40;A01N25/04;A01P7/04
代理公司: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32106 代理人: 江平
地址: 22500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防治 亚洲 玉米螟 生物农药 杀虫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技术。

背景技术

亚洲玉米螟是我国玉米产区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一般年份可造成春玉米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玉米减产可达30%以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亚洲玉米螟分布广泛,生态适应性强,在我国自北向南1年可发生1~7代,随着气候变暖,其分布区域整体呈现出向北、高纬度和高海拔方向扩散的趋势。上世纪80年代前,周大荣和何康来研究发现该虫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地区1 年发生1代,在西部半干旱地区1年发生2代,在中部平原地区1年发生1.5代,而 2005年的田间系统调查表明,近10年吉林省中部玉米产区亚洲玉米螟的世代数由1.5代变为完全2代。由于其危害严重,迫使防治时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抗药性发展迅速,目前已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多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药性,严重威胁农产品生产安全、质量安全以及生态安全。

氟吡呋喃酮具有内吸、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速效、高效、持效,对环境友好,毒性低。氟吡呋喃酮能使害虫迅速停止取食,可有效防治传播病毒和细菌的媒介害虫;由于其具有渗透作用,即使药剂只喷洒到叶片顶端,也可以成功防治在底部取食的害虫。氟吡呋喃酮对果树、蔬菜上绝大多数有益生物具有高度选择性,对非靶标节肢动物无不良影响,安全性高。

但是以上的苦参碱制剂和氟吡呋喃酮的单一制剂在实际使用中遇到了系列的问题。如苦参碱制剂在田间使用中苦参碱易在自然环境中易发生光解、水解等,使苦参碱的药效、持效性受到了影响,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氟吡呋喃酮作为一种新上市的化学农药,目前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为了提高药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农民不断地提高药剂的使用剂量,会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对亚洲玉米螟防治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有效提高防治效果的生物农药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包括辅剂和有效成份,其特点是:有效成份为苦参碱和氟吡呋喃酮。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主剂苦参碱、氟吡呋喃酮均是本领域公知的杀虫剂,并可容易地从市场购得,药剂很容易杀死亚洲玉米螟,能够及时大面积有效地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扩散和传播,所选混配的药剂属于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合物,混配后增效作用明显,亚洲玉米螟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并且所选药剂均是低毒,对环境选择压力低,价格低廉,在较长时间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本发明可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避免单一药剂的杀虫谱窄、持效性不足、防治效果相对不高等弊端,混配后充分发挥药剂的混合增效作用、可以扩大害虫防治谱。

进一步地,根据有效成分的性质、制剂加工原理和对害虫的控制效果,本发明所述苦参碱占所述生物农药杀虫组合物总重量的0.1~10%,氟吡呋喃酮占所述生物农药杀虫组合物总重量的0.1~20%。

所述生物农药杀虫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辅剂包括溶剂、乳化剂、稳定剂、抗冻剂、增稠剂、防腐剂和水。本发明采用悬浮剂对亚洲玉米螟高效,杀灭彻底,药剂对环境污染少,生产成本低,适合于亚洲玉米螟的防治。由于所配制的悬浮剂量,且①无粉尘危害,对操作者和环境安全;②以水为分散介质,没有由有机溶剂产生的易燃和药害问题;③与可湿性粉剂相比,允许选用不同粒径的原药,以便使制剂的生物效果和物理稳定性达到最佳;④所研制的悬浮剂在水中扩散良好,可直接制成喷雾液使用;⑤比重大,包装体积小;⑥所研制的悬浮剂的分散性和展着性都比较好,悬浮率高,粘附在作物表面的能力比较强,耐雨水冲刷,因而药效较可湿性粉剂显著且也比较持久;⑦所研制的悬浮剂具有粒子小、活性表面大、渗透力强、配药时无粉尘、成本低、药效高等特点;并兼有可湿性粉剂和乳油的优点,可被水湿润,加水稀释后悬浮性好。

所述溶剂为环己酮、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苯、甲苯、苯、环己醇、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N-长链烷基吡咯烷酮、甲醇、乙醇、丙醇、异丁醇、甲乙酮、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所述乳化剂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烷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2,4,6-三(1-苯乙基)苯酚聚(20)乙二醇磷酸单酯、乙氧化烷基苯醚、乙氧化烷基醚、烷基苯磺酸钙、环氧乙烷-脂肪酸伯胺缩合物、三苯乙烯基酚环氧乙烷化磷酸三乙醇胺盐、烷基二聚氧乙烯磺酸钙盐、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联苯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苯基苯酚醚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05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