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生物质脱硝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1456.2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2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邓丽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丽珍 |
主分类号: | B01D53/56 | 分类号: | B01D53/56;B01D53/02;B01D53/81;B01J2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周玉婷 |
地址: | 5411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生物 质脱硝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生物质脱硝剂。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所含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对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
有关NOx的控制方法有分为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三种。燃烧中脱硝技术被称为低NOx燃烧技术,燃烧后脱硝技术被称为烟气脱硝技术。烟气脱硝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以及SCR与SNCR混合脱硝技术。
目前,SCR烟气脱硝技术存在系统结构较复杂,占地大,投资高,易造成NOx氧化,降低发电效率和影响除尘,催化剂寿命短并且有毒存在二次污染、难适应不同的煤种等问题,低NOx燃烧技术和SNCR技术的脱硝效率在30%~50%之间,难于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因此,开发一种经济高效、设备简单、运行成本低的烟气脱硝净化技术是当今烟气脱硝净化领域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生物质脱硝剂,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生物质脱硝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三聚氰胺一酰胺12-20重量份、改性植物纤维素10-30重量份、三聚氰酸一酰胺4-10重量份、过氧化碳酰氨5-10重量份和吸附剂2~5重量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新型生物质脱硝剂颗粒通过化学反应浸渍法制得,以氢氧化钙、氢氧化钇、丙三醇、硫醛或硫酮或硫代羧酸等有机物为原料,价格低廉,且所制备出的脱硝剂颗粒对环境友好,在脱硝系统内可以连续循环利用;可实现系统内脱硝/再生过程的不间断连续运行,再生过程在一个反应器内即可完成,大大简化了脱硝剂的再生工艺,降低了能耗和成本,而且显著提高了整个脱硝系统的效率;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具有烟气脱硝率高的优点,可达90%以上,且NOx气体被转化为N2,整个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三聚氰胺一酰胺15重量份、改性植物纤维素18重量份、三聚氰酸一酰胺6重量份、过氧化碳酰氨5重量份和吸附剂3重量份。
进一步,所述吸附剂为硅藻土、海泡石或藻土和海泡石的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新型脱硝剂为固体颗粒,粒径为25~100μm。
进一步,所述新型脱硝剂的粒径为70-90μm。
进一步,所述改性植物纤维素粉为小麦纤维粉、玉米纤维粉、棉花纤维粉和亚麻纤维粉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新型生物质脱硝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三聚氰胺一酰胺12-20重量份、改性植物纤维素10-30重量份、三聚氰酸一酰胺4-10重量份、过氧化碳酰氨5-10重量份和吸附剂2~5重量份。所述吸附剂为硅藻土、海泡石或藻土和海泡石的混合物。进一步,所述脱硝剂为固体颗粒,粒径为25~100μm。进一步,所述脱硝剂的粒径为70-90μm。所述改性植物纤维素粉为小麦纤维粉、玉米纤维粉、棉花纤维粉和亚麻纤维粉中的至少一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新型生物质脱硝剂颗粒通过化学反应浸渍法制得,以氢氧化钙、氢氧化钇、丙三醇、硫醛或硫酮或硫代羧酸等有机物为原料,价格低廉,且所制备出的脱硝剂颗粒对环境友好,在脱硝系统内可以连续循环利用;可实现系统内脱硝/再生过程的不间断连续运行,再生过程在一个反应器内即可完成,大大简化了脱硝剂的再生工艺,降低了能耗和成本,而且显著提高了整个脱硝系统的效率;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具有烟气脱硝率高的优点,可达90%以上,且NOx气体被转化为N2,整个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介绍。
实施例1
一种新型生物质脱硝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三聚氰胺一酰胺15重量份、改性植物纤维素18重量份、三聚氰酸一酰胺6重量份、过氧化碳酰氨5重量份和吸附剂3重量份。
实施例2
一种新型生物质脱硝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三聚氰胺一酰胺12重量份、改性植物纤维素20重量份、三聚氰酸一酰胺5重量份、过氧化碳酰氨5重量份和吸附剂3重量份。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丽珍,未经邓丽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14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