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碱地土壤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3804.X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3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胜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5/00 | 分类号: | C05G5/00;C05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地址: | 261108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碱地土壤 专用肥 盐碱地 制备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复合芽孢杆菌 无机复合肥 盐碱地改良 生物菌剂 有机垃圾 重量份数 微量元素 腐植酸 硅藻土 含盐量 | ||
本发明适用于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盐碱地土壤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有机垃圾15~25份,腐植酸10~15份,无机复合肥15~20份,微量元素3~10份,硅藻土1~5份,生物菌剂3~10份,复合芽孢杆菌0.2~0.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份。借此,本发明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提高盐碱地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盐碱地土壤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盐碱地在利用过程当中,简单说,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率在70%-80%,它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中间这块就是中度盐碱地(用PH值表示为:轻度盐碱地PH值为:7.1-8.5,中度盐碱地PH值为:8.5-9.5,重度盐碱地PH值为:9.5以上)。经过改良的盐碱地,由于土地仍保留有部分可溶性盐类,如果灌溉、排水措施不当,或遇内涝积水,又会造成次生盐碱化,现有技术对盐碱地的改良一般是通过利用有机肥对盐碱地的含盐量等进行控制,使其符合农作物的种植,但是有机肥的制作时间过长,且效果甚微。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土壤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提高盐碱地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盐碱地土壤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有机垃圾15~25份,腐植酸10~15份,无机复合肥15~20份,微量元素3~10份,硅藻土1~5份,生物菌剂3~10份,复合芽孢杆菌0.2~0.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份。
根据本发明的盐碱地土壤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有机垃圾20份,腐植酸13份,无机复合肥18份,微量元素7份,硅藻土3份,生物菌剂6份,复合芽孢杆菌0.25份。
根据本发明的盐碱地土壤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无机复合肥组分含尿素10~20份,过磷酸钙10~15份,硫酸钾25~30份,硝酸钾25~30份,磷酸二铵10~15份,腐殖酸10~20份。
根据本发明的盐碱地土壤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尿素15份,过磷酸钙13份,硫酸钾27份,硝酸钾28份,磷酸二铵13份,腐殖酸15份。
根据本发明的盐碱地土壤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微生物菌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豆纤维单细胞菌3~5份,甲烷杆菌5~8份,地衣芽孢杆菌2~7份,硝化单胞菌3~8份,高温单胞菌4~8份。
根据本发明的盐碱地土壤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豆纤维单细胞菌4份,甲烷杆菌7份,地衣芽孢杆菌5份,硝化单胞菌6份,高温单胞菌6份。
根据本发明的盐碱地土壤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芽孢杆菌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胞杆菌,总数0.1-50亿/ml。
根据本发明的盐碱地土壤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微量元素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组分组成:硫酸亚铁0.01~35%、硫酸锌0.01~35%、硫酸铜0.01~30%、硫酸锰0.01~30%和硼砂0.01~20%。
根据本发明的盐碱地土壤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胜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胜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38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