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苏虾脊兰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3871.1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2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龙;彭亚杰;高阳;张昌龙;张晓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3/00;A61P3/10;A61P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苏 虾脊兰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苏虾脊兰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伴随着全球的工业化、都市化和生活现代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饮食中高糖高脂食品的摄入量增加,加之运动量减少,致使“生活习惯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而高血脂及脂质代谢障碍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时还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已有的针对这些疾病的临床化学药物均存在毒副作用大等缺点,而天然的植物药以其分布广泛,材料易得且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兰科(Orchidaceae)虾脊兰属(Calanthe)植物流苏虾脊兰(Calanthe fimbriata Franch)的假鳞茎和全草,别名肉莲环或九子连,产地包括陕西、甘肃、云南、四川、西藏和台湾等省区,在锡金和日本也有该植物的分布。常生长于海拔1500-3500米的山地林下及草坡上。其味淡,微辛、苦,性凉。有小毒。归胃、肝、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等功效。可用于牙痛,咽喉肿痛,腹痛,关节痛,慢性肝炎,胃溃疡,淋巴结核,跌打损伤,闭经,蛇咬伤,砂淋等疾病和症状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对整个虾脊兰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观赏价值、栽培技术以及育种方法等方面,而对其药理活性的研究则少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流苏虾脊兰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操作简单,环境友好,制备的提取物活性强,从而有助于在代谢综合征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作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先取流苏虾脊兰干燥根茎,用甲醇冷浸提取24~72h,再进行回流提取,得到提取液,重复冷浸提取和回流提取过程若干次,将提取液合并后减压浓缩,得到流苏虾脊兰提取物A。
进一步地,流苏虾脊兰干燥根茎和甲醇的料液比为1g:(1~5)ml;回流提取的时间为1~3h,回流提取温度为50~70℃;重复冷浸提取和回流提取的过程3~4次。
利用如上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流苏虾脊兰提取物A。
如上所述流苏虾脊兰提取物A在制备抗代谢综合征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的抗代谢综合征药物和/或保健品为抗糖尿病和/或降血脂的药物和/或保健品。
进一步地,降血脂药物和/或保健品为降总胆固醇的药物和/或保健品。
本发明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甲醇替换成质量浓度为30~95%的乙醇溶液或水进行冷浸提取,经过回流提取和减压浓缩,得到流苏虾脊兰提取物B;
(2)再向流苏虾脊兰提取物A或者流苏虾脊兰提取物B中加水分散,得到分散液,将分散液用石油醚萃取若干次,合并石油醚萃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流苏虾脊兰提取物C。
进一步地,步骤(1)中采用质量浓度为30~95%的乙醇溶液冷浸提取后,在70~90℃回流提取1~3h;采用水冷浸提取后,在100℃回流提取1~3h;步骤(2)中流苏虾脊兰提取物A或者流苏虾脊兰提取物B加入等体积的水分散,萃取时加入的石油醚和分散液的体积相等,萃取3~5次。
如上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流苏虾脊兰提取物C。
如上所述流苏虾脊兰提取物C在制备抗代谢综合征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代谢综合征药物和/或保健品为降甘油三酯的药物和/或保健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方法中,通过将流苏虾脊兰干燥根茎用溶剂冷浸提取后再回流提取,经减压浓缩后得到浸膏或者浓缩液,再通过溶剂萃取浓缩干燥后得到流苏虾脊兰提取物,方法操作简单,环境友好。
本发明制备的提取物活性强,有助于在代谢综合征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38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