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固既有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5476.7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9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威;刘洋;谢新莹;赵星;周益国;丛昕彧;耿相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H9/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孟宪会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固 既有 框架 复位 剪力 结构 施工 方法 | ||
一种加固既有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它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增设剪力墙加固既有混凝土框架后,在罕遇地震下或超越罕遇地震水平的地震下仍可能出现较大的层间侧移以及震致永久残余变形和结构震致损伤,以及因过大层间侧移和永久残余变形导致的非结构构件损伤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既有框架、柱间后置剪力墙和纤维水泥浆层;首先为纤维水泥浆层预留一定高度,然后进行墙体内部高强预应力筋布置、钢筋布置并浇筑墙体混凝土。待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进行张拉和锚固,并在墙底预留高度范围内压灌纤维水泥浆。本发明用于加固既有框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加固既有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既有建筑面临着建筑功能高性能化,以及既有建筑因长期使用结构老化等问题,若考虑到经济性和社会影响等不能拆除重建,需对既有建筑进行合理加固。对于目前量大面广使用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可采用增设剪力墙的加固措施,以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改变构件的刚度比值,改善结构抗震能力。然而,这种增设剪力墙的加固仍然是以保证结构罕遇地震下不倒塌为安全目标,在依据设防烈度确定的罕遇地震下或超越罕遇地震强度的地震下,加固后结构震后可能仍存在结构的层间侧移过大,尤其是震致永久变形过大等问题,难以满足保障结构安全和低震损或无震损相结合的性能设计要求,难以减少或避免地震造成过大非结构构件损伤或破坏造成严重人员和经济损失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增设剪力墙加固既有混凝土框架后,在罕遇地震下或超越罕遇地震水平的地震下仍可能出现较大的层间侧移以及震致永久残余变形和结构震致损伤,以及因过大层间侧移和永久残余变形导致的非结构构件损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增设剪力墙加固既有混凝土框架后,在罕遇地震下或超越罕遇地震水平的地震下仍可能出现较大的层间侧移以及震致永久残余变形和结构震致损伤,以及因过大层间侧移和永久残余变形导致的非结构构件损伤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加固既有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既有框架、框架柱、框架梁和梁柱节点;它还包括柱间后置剪力墙和纤维水泥浆层,柱间后置剪力墙在结构平面范围内或竖向范围内的多个柱跨间按需至少布置在两根框架柱之间,且柱间后置剪力墙底部预留高度为25mm-35mm,在预留高度范围内压灌形成纤维水泥浆层。
进一步地,柱间后置剪力墙包括多个孔道、多根预应力筋、多个下锚具、多根上锚具、多个竖向分布钢筋、水平分布钢筋、拉结筋、边缘约束区纵筋、边缘约束区箍筋和多根耗能钢筋。
柱间后置剪力墙包括多个孔道、多根预应力筋、多个下锚具、多个上锚具、竖向分布钢筋、水平分布钢筋、拉结筋、边缘约束区纵筋、边缘约束区箍筋和多根耗能钢筋,拉结筋水平和竖向间隔一定间距布置,间距不大于600mm,拉结竖向分布钢筋与水平分布钢筋形成的双排钢筋网片,多个孔道布置在水平分布钢筋的中部,每个孔道内穿设预应力筋,多根预应力筋的下端通过多个下锚具锚固在基础界面以下,多根预应力筋的上端通过多个上锚具锚固在框架梁交界面以上,竖向分布钢筋及边缘约束区纵筋底部不伸入基础,竖向分布钢筋及边缘约束区纵筋的顶部植入框架梁内,多根耗能钢筋底部植入既有框架的基础内,在水平分布钢筋两端端部一定宽度范围内(取墙厚与400mm间较大值)布置边缘约束区纵筋和边缘约束区箍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加固既有框架的自复位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墙底的准备工作:
将墙底位置设置垫块,抬高墙体底部模板,为后续压灌纤维水泥浆层预留高度为25mm-35mm;
步骤二:柱间后置剪力墙的钢筋及预应力筋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54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