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颅磁刺激靶点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5480.3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2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季公俊;汪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壹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2/04 | 分类号: | A61N2/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赵瑜;金凯 |
地址: | 230023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颅磁 刺激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颅磁刺激靶点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患者的颅脑磁共振扫描图像;(2)基于磁共振图像,通过计算寻找到图像中脑内待刺激区域在头皮的最近投影点,该最近投影点即称为头皮靶点;(3)基于磁共振图像,计算图像中患者颅面部至少三处标志点与头皮靶点在头皮表面的最近距离;(4)用软尺分别以各标志点为圆心,各自与头皮靶点的距离为半径在头皮上画圆,圆的交点即为头皮靶点。本发明方法主要依赖于颅脑磁共振图像上各个标志点弧面距离的计算,因此方法简单便捷、无需大型设备、对治疗场地的要求低,与导航系统相比成本极大的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颅磁刺激靶点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是一种无创的神经干预技术。基于电磁相互转换的原理,对刺激线圈快速充放电会产生时变的感应磁场,时变磁场会在人体组织内产生感应电场和感生电流,从而对脑组织内的神经元活动进行兴奋性或抑制性的调控。人类大脑可分为多个功能特化的亚区,为了调节某个异常脑区的功能活动而不影响其他正常脑区,临床上需要在患者头皮表面找到特定功能区的体表投影位置。由于头颅外形和大脑结构在外形和功能上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没有设备辅助的情况下很难精准定位每位患者特定的待刺激区域的位置。为实现这一目的,市场上的产品主要通过红外导航系统来定位,该系统要获取被试的三维头颅磁共振扫描图像,将脑内的结构与头皮的体表特征对应起来,实现个体化的定位。然而,该设备价格昂贵(80万以上),使用复杂且占地面积大。并且,还要求每位患者,每次治疗均采用该设备,因而给经颅磁刺激的治疗带来的极高的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经颅磁刺激靶点的个体化定位方法。该方法主要依赖于颅脑磁共振图像上各个标志点弧面距离的计算,因此无需大型设备且对治疗场地的要求低。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经颅磁刺激靶点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患者的颅脑磁共振扫描图像;
(2)基于磁共振图像,通过计算寻找到图像中脑内待刺激区域在头皮的最近投影点,该最近投影点即称为头皮靶点;
(3)基于磁共振图像,计算图像中患者颅面部至少三处标志点与头皮靶点在头皮表面的最近距离;
(4)用软尺分别以各标志点为圆心,各自与头皮靶点的距离为半径在头皮上画圆,圆的交点即为头皮靶点。
优选地,步骤(3)所述的颅面部标志点包括鼻根、左耳最低点、右耳最低点、左侧眼角、右侧眼角、枕骨隆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方法主要依赖于颅脑磁共振图像上各个标志点弧面距离的计算,因此方法简单便捷、无需大型设备、对治疗场地的要求低,与导航系统相比成本极大的降低。本发明仅仅利用患者的颅脑磁共振图像和颅面部的标志点,即可实现不同个体的个性化治疗,单次扫描图像还可多次使用,大大降低了时间和金钱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径路磁刺激靶点定位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非对其加以限定。
实施例1
经颅磁刺激靶点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患者的颅脑磁共振扫描图像;
(2)基于磁共振图像,通过计算寻找到图像中脑内待刺激区域在头皮的最近投影点,该最近投影点即称为头皮靶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壹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壹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54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