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破坏三段组合式的车辆前纵梁吸能结构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5911.6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3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功学;王德雨;陈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破坏 组合式 车辆 前纵梁吸能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破坏三段组合式的车辆前纵梁吸能结构,属于车辆前纵梁碰撞吸能技术领域,包括吸能装置、纵梁和吸能盒;吸能装置包括凹齿座和凸顶座,凸顶座凸出的一端嵌合于凹齿座中,凹齿座的非嵌合端和车辆中厢前端连接,凸顶座的非嵌合端和纵梁的一端连接,纵梁的另一端和吸能盒连接。通过吸能盒、纵梁和吸能装置完成三段碰撞吸能,定向吸能、碰撞变形和断齿吸能的原理相结合,实现其造价低廉,原理结构简单,吸能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前纵梁碰撞吸能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破坏三段组合式的车辆前纵梁吸能结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普及,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安全也成为了人们的关注重点,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往往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为了减少碰撞对车内人员的伤害,在车内设置有碰撞吸能装置。
目前,通常使用车辆前纵梁碰撞吸能装置来减少碰撞对车内人员的伤害,车辆前纵梁碰撞吸能装置存在抗碰撞吸能效果差,对于一些复杂的多向的膨胀力的大小方向要求较高,且现有装置造价昂贵,维修费用昂贵,原理结构复杂,吸能效果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破坏三段组合式的车辆前纵梁吸能结构及其方法,造价低廉,原理结构简单,吸能效果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破坏三段组合式的车辆前纵梁吸能结构,包括吸能装置、纵梁和吸能盒;
所述吸能装置包括凹齿座和凸顶座,凸顶座凸出的一端嵌合于凹齿座中,凹齿座的非嵌合端和车辆中厢前端连接,凸顶座的非嵌合端和纵梁的一端连接,纵梁的另一端和吸能盒连接。
可选的,所述吸能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面和凹齿座的非嵌合端连接,另一端面用于和车辆中厢前端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面和凸顶座的非嵌合端连接,另一端面和纵梁连接。
可选的,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凸顶座连接,第四连接板和吸能盒连接。
可选的,纵梁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纵梁的垂直于第三连接板的四条棱中的每条棱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
可选的,所述吸能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纵梁连接,第六连接板用于和车辆前防撞架结构连接。
可选的,吸能盒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吸能盒的垂直于第五连接板的四条棱中的每条棱上均匀的设置有三个第一导向槽。
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基于破坏三段组合式的车辆前纵梁吸能方法,包括:
吸能盒经碰撞第一段吸能后形变,能量定向传递于纵梁;
纵梁吸能后发生第二段形变充填于车辆前厢空余位置;
第三段吸能装置通过凸顶座和凹齿座的凹凸断齿碰撞的形式进行最后的碰撞吸能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破坏三段组合式的车辆前纵梁吸能结构,包括吸能装置、纵梁和吸能盒;吸能装置包括凹齿座和凸顶座,凸顶座凸出的一端嵌合于凹齿座中,凹齿座的非嵌合端和车辆中厢前端连接,凸顶座的非嵌合端和纵梁的一端连接,纵梁的另一端和吸能盒连接。通过吸能盒、纵梁和吸能装置完成三段碰撞吸能,定向吸能、碰撞变形和断齿吸能的原理相结合,实现其造价低廉,原理结构简单,吸能效果好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5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质量检测系统
- 下一篇:基于弹性断齿基座的车辆碰撞吸能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