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鲵仿生态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6417.1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3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东;何永祥;余姣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67 | 代理人: | 刘小静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鲵 生态 养殖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鲵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鲵仿生态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年产大鲵苗不足150万尾,年出栏成鱼约50万条,平均6斤一尾,共计300万斤,我国人口十三亿之多,人均每年只能分享不足两克。据分析,大鲵蛋白质中含有21种氨基酸,含量高达92.4%,其中11种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大鲵皮肤含有60%一65%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人体的美容物之一。大鳗药用价值极高,具有滋阴补肾,强壮、补血、行气的功效。目前保健品、药品完全是空白,国外日本、美国、泰国把大作为高级佳品。大是中国唯一品品种,有水中熊猫之称,适宜我国西南地区生长,市场前景大。
而现有的养殖技术中,主要包括全人工繁殖和生态繁育,而全人工化繁殖优点主要:方便管理,采用激素对种鱼的性腺发育,人工产卵受精,孵化出苗,疾病控制;没有自然灾害;不受环境、气候影响,有保障。缺点为:种鱼生殖寿命短,死亡率高,需要不断补充种鱼;又繁育技术人员求高,费时费力;养殖设施造价成本高,产卵多,繁育率和成活率、抗体低,技术仍存在一定瓶颈。而生态繁育模式主要优点:种鱼自然繁殖,生育寿命长;投资小,见效快,技术易掌握。缺点为:抗御自然灾害弱,存在相互残杀现象,伤亡率高;无敌危害严重:种鱼排卵期不同步,受精率低;管理不便,水质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窝内污染严重,繁殖率低。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鲵仿生态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鲵仿生态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在大鲵的适应生活区选择一块平地,或缓坡地,修建人工小溪流或洞穴鱼冰式进水,1:1分离式放养,在洞穴上方覆盖土壤,并种植草本植物,以营造大鲵适应环境,主要引自深井水、泉水,定期投喂饵料,精心管护,自然繁育,定期捞取幼苗的繁育模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大鲵仿生态养殖系统,包括池体、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池体内从左向右依次并列设置有雄鱼洞穴池、雄鱼投食池、雌鱼投食池和雌鱼洞穴池,所述雄鱼洞穴池与雄鱼投食池之间、以及雌鱼投食池与雌鱼洞穴池之间分别设置有植被土壤区,所述植被土壤区用于种植植被,所述植被土壤区内设置有洞穴通道,所述雄鱼洞穴池通过洞穴通道与雄鱼投食池连通,所述雌鱼投食池通过洞穴通道与雌鱼洞穴池连通;所述雄鱼投食池与雌鱼投食池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在池体侧壁上,所述出水管分别与雄鱼投食池、雌鱼投食池连通,所述雄鱼洞穴池、雌鱼洞穴池上分别设置有洒水装置,所述洒水装置分别与进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雄鱼洞穴池、雌鱼洞穴池的规格分别为95cm*90cm*30cm,所述洞穴通道的规格为60cm*22cm*20cm。
上述大鲵仿生态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将大鲵种鱼按雌雄比为1:1的比例放入池体中进行养殖;利用洒水装置向池体内采用洒水式进水,控制进水量2.5~3.5m3/天;。
进一步地,在雄鱼发情期时,控制雄鱼池内水温比池体环境温度低3~5℃,推迟雄鱼排精期。
进一步地,通过采用5月~7月抽取15~17℃新鲜地下水补入雄鱼池,以控制雄鱼池内水温比池体环境温度低3~5℃。
进一步地,所述雌鱼种鱼选用体形较长、四肢齐全、有活力、身体健康、B超检验产道和排卵孔光滑、八年以上的雌鱼。
进一步地,所述雄鱼种鱼选用体形长、尾巴细长、四肢齐全、有活力、八年以上、生殖器鼓圆、精子活力的雄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大鲵仿生态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不仅兼具全人工繁殖和生态繁育两者优点之外,而且还具有以下优点:(l)创造并优化了大蜕生长繁育环境,有利于种鱼生长发育,寿命长;(2)可避免自然灾害发生;(3)可有效防止天敌危害,防止相互残杀;(4)无浸染,种鱼、鱼卵、幼苗氧份充足,产卵率高达95%以上,受精率达到95%卵化率高达96%以上;(5)便于管理,水质、饵料均得到有效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大鲵仿生态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雄鱼投食池,2-雌鱼投食池,3-雄鱼洞穴池,4-雌鱼洞穴池,5-隔板,6-洞穴通道,7-进水管,8-出水管,9-洒水装置,10-植被土壤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64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