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7345.2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2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12 | 分类号: | H04W28/12;H04L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毛威;肖鹂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本 逻辑信道 方法和装置 传输数据 设备发送 状态报告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无线链路控制 时间段结束 设备接收 资源开销 时间段 数据包 传递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能够降低资源开销。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多个逻辑信道上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相同数据包的多个第一副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多个逻辑信道的至少部分逻辑信道上向所述第一设备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传递所述多个第一副本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副本;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状态报告,所述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第一时间段结束和所述第一设备的至少一个副本的接收情况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时间段为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副本的接收时间,所述至少一个副本包括所述第一副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通信领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未来通信系统的发展,不同的业务对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不同,有的业务对通信速率的要求比较高,有的业务对时延的要求比较高,例如,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对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当一个数据包到达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时,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可以将PDCP层的数据包映射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的多个逻辑信道,并生成多个相同副本,多个相同副本来在多个不同的载波上发送,这样,可以通过不同的载波发送相同的数据来提高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并且能够降低时延,若在部分载波上发送数据不成功可以进行重传,但是在多个载波上发送相同的数据,并且每个载波上发送失败之后,继续重传,会使得资源开销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能够降低资源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在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多个逻辑信道上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相同数据包的多个第一副本;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多个逻辑信道的至少部分逻辑信道上向所述第一设备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传递所述多个第一副本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副本;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状态报告,所述状态报告用于指示第一时间段结束和所述第一设备的至少一个副本的接收情况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时间段为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副本的接收时间,所述至少一个副本包括所述第一副本。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状态报告时,第二设备根据状态报告不再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时间段内的副本或者不再发送第一设备已经接收到的副本,这样,可以避免第二设备不必要的发送,第一设备不必要的接收,有助于降低资源开销。
可选地,第一设备可以在第一PDCP层向第二设备的PDCP层发送状态报告,第二设备的PDCP层再向第二设备的多个RLC层传递指示信息,来指示第一设备已经接收到的副本不再发送或者取消再次发送。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可以是第一设备在PDCP层的接收时间或者也可以是第一设备在RLC层的多个逻辑信道的接收时间,第一设备在RLC层的多个逻辑信道的接收时间可以是第一设备在RLC层的多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接收时间或者是多个逻辑信道的总共的接收时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不再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设备已经接收到的副本,可以理解为第二设备已经开始发送第一设备已经接收到的副本,但是还没有完成发送,这种情况下,第二设备不再发送该副本还没有发送的部分。
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部分第一副本中的每个第一副本包括PDCP编号和RLC编号;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在PDCP层根据所述每个第一副本包括的PDCP编号和RLC编号确定所述至少部分逻辑信道上待接收副本的RLC编号;所述第一设备在PDCP层向RLC层的所述至少部分逻辑信道传递所述待接收副本的RLC编号;所述第一设备在RLC层的至少部分逻辑信道上根据所述待接收副本的RLC编号继续接收副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73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