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宫颈大小的测量仪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7801.3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3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晓薇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臂 圆弧刻度尺 活动支架 位置读取 观测 大小测量 妇科检查 铰接连接 相向设置 手柄 测量仪 活动轴 交叉型 手柄端 子宫颈 肥大 卡位 周长 测量 简易 治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宫颈大小测量仪,包括交叉型活动支架,活动支架的两个交叉臂通过活动轴铰接连接,两个交叉臂前端连接有L型头部,两个L型头部相向设置,测量是通过两个L型头部卡位,两个交叉臂端均连接有手柄,一个交叉臂上靠近手柄端设置有圆弧刻度尺,通过观测另一交叉臂在圆弧刻度尺上的位置读取宫颈大小尺寸;妇科检查时通过观测另一交叉臂在圆弧刻度尺上的位置读取宫颈的直径和周长,从而计算子宫颈的体积,从而能准确掌握宫颈具体肥大的程度,为后面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具有操作简易、方便实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宫颈大小测量仪。
背景技术
宫颈是女性生殖系统重要器官,它是精子及正常分娩时胎儿的必经之道,也是阻挡病原体侵入子宫及盆腔的重要屏障。很多子宫颈疾病包括炎症、子宫颈腺体增生和肿瘤等,会导致子宫颈增大。子宫颈疾病发病率高,约有70%的生育期年龄妇女受子宫颈疾病如炎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等的困扰。
子宫颈的大小存在个体差异,目前子宫颈的正常大小没有精确的数值。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子宫颈检查TCT和HPV结果正常,对异常增生肥大的子宫颈行LEEP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子宫颈腺细胞不典型增生。子宫颈的大小与疾病具有密切关系。而子宫颈具体多大才算异常增生甚至有发生上皮内瘤变的风险及正常宫颈具体大小目前未见报道。临床上主要根据医师的经验判断宫颈肥大的程度,没有同一的标准。如果有一种可以测量子宫颈大小仪器,通过多次对子宫颈大小进行测量,比对多次不同时间测量结果变化可以判断子宫颈是否有异常,而目前还没有可以测量宫颈大小的仪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易、方便实用的优点宫颈大小测量仪,能够准确测量出子宫颈阴道部的直径和周长,计算宫颈体积,从而能准确掌握宫颈具体肥大的程度,为子宫颈疾病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未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宫颈大小测量仪,包括交叉型活动支架,活动支架的两个交叉臂通过活动轴铰接连接,两个交叉臂前端连接有L型头部,两个L型头部相向设置,测量是通过两个L型头部卡位,两个交叉臂端均连接有手柄,一个交叉臂上靠近手柄端设置有圆弧刻度尺,通过观测另一交叉臂在圆弧刻度尺上的位置读取宫颈大小尺寸。
所述圆弧刻度尺采用千分刻度。
所述交叉臂与L型头部、手柄连接为一体结构。
所述交叉臂、L型头部和手柄为不锈钢制成。
所述L型头部末端打磨为圆形。
本发明的宫颈大小测量仪,包括交叉型活动支架,活动支架的两个交叉臂前端连接有L型头部,一个交叉臂上靠近手柄端设置有圆弧刻度尺,妇科检查时通过观测另一交叉臂在圆弧刻度尺上的位置读取宫颈的直径和周长,从而计算子宫颈的体积,从而能准确掌握宫颈具体肥大的程度,为后面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具有操作简易、方便实用的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重复测量精度高,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极其适合在医院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横臂,2为竖臂,3为活动支架,4为圆弧刻度尺,5为手柄,6为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行结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晓薇,未经吕晓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78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度可调的视力测试仪
- 下一篇:基于中医四诊仪的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