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物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8772.2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8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蓝永凌;林兓兓;蔡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2 | 分类号: | H01L33/02;H01L33/06;H01L33/14;H01L3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物 发光二极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物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以及依次位于衬底上的缓冲层、N型氮化物层、多量子阱发光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氮化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氮化物层与多量子阱发光层之间设置有n型碳原子调变层,所述n型碳原子调变层包括位于N型氮化物层上的第一调变层、第二调变层,且第一调变层的碳原子含量大于第二调变层的碳原子含量。透过此层n型碳原子调变层可降低电子迁移率,可有效的改善电子空穴于多量子阱发光层的分布不均,也可降低电子溢流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光电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降低电子溢流的氮化物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氮化物发光二极管是将电流转化成光的半导体器件,其传统结构包括:衬底、N型氮化物层、多量子阱发光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氮化物层,N型氮化物层用于提供电子,P型氮化物层用于提供空穴。但当注入电流后,由于电子迁移率(Mobility)较空穴快,因此会导致电子空穴对于量子阱时分布不均,导致发光效率降低。因此,如何降低电子的迁移速率,使电子与空穴在量子阱中分布均匀,进而增加有效复合辐射效率,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氮化物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以及依次位于衬底上的缓冲层、N型氮化物层、多量子阱发光层、电子阻挡层和P型氮化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氮化物层与多量子阱发光层之间设置有n型碳原子调变层,所述n型碳原子调变层包括依次位于N型氮化物层上的第一调变层和第二调变层,且第一调变层的碳原子含量大于第二调变层的碳原子含量。
优选的,所述n型碳原子调变层中碳原子含量为1×1017~1×1018 Atoms/cm3。
优选的,所述n型碳原子调变层中n型杂质含量大于碳原子含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变层为氮化物单层结构或者氮化物多层结构,其中,n型杂质含量>碳原子含量。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变层为InGaN/GaN超晶格结构,其中,In含量>n型杂质含量>碳原子含量。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变层为GaN单层或者InGaN单层或者前述两种单层组成的多层结构。
优选的,所述N型氮化物层中N型杂质含量大于n型碳原子调变层中n型杂质含量。
优选的,所述n型碳原子调变层还包括一第三调变层。
优选的,所述第三调变层为氮化物单层结构或者氮化物多层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三调变层为GaN单层或者InGaN单层或者前述两种单层组成的多层结构。
本发明通过于N型层和多量子阱发光层之间设置n型碳原子调变层,并通过设定第一调变层、第二调变层,且第一调变层的碳原子含量大于第二调变层碳原子含量,通过不同浓度的碳原子含量可渐变地降低电子迁移率,改善电子空穴于量子阱的分布不均,进而降低电子溢流现象。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实施例1之发光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发明实施例1之n型碳原子调变层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发明实施例2之n型碳原子调变层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00:衬底;200:缓冲层;300:N型氮化物层;310:N电极;400:n型碳原子调变层;410:第一调变层;420:第二调变层;430:第三调变层;500:多量子阱发光层;600:电子阻挡层;700:P型氮化物层;710:P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下面所要说明的实施形态,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可变形为多种其他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87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