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质量特性符号化映射控制图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8848.1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4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任显林;任政旭;陈益;张广峰;张根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F30/20;G06F16/953;G06F16/953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质量 特性 符号化 映射 控制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量特性符号化映射控制图构建方法;其包括构建质量特性值符号化序列,构建质量特性影响因素符号化序列并建立映射关系,构建质量特性符号化映射控制图。本发明的质量特性符号化映射控制图通过建立质量特性值与其影响因素的映射关系,即建立了质量特性数据波动规律与引起波动的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一方面能反映质量特性数据的波动规律,另一方面能通过映射关系提前发现故障源,从而人为主观判断造成的误差,实现对质量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和调整,使得质量特性处于有效稳态,达到预防控制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质量诊断与预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质量特性符号化映射控制图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从数学角度看,质量诊断和预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症状空间的向量映射到故障源空间,即实现空间X(症状空间)到空间Y(故障源)的映射F(映射关系)。映射关系F是未知的,质量诊断的实质也就是综合各种知识和方法,找出这种映射关系F,进而应用这种关系。在以后发生质量问题时能快速找出问题根源,以便实时控制;
传统的控制图只能通过质量特性数据随时间的变化的情况,来判断生成过程是否处于稳态,但是无法完成对生产过程出现异常波动的诊断与溯源;传统控制图只能描述质量特性数据的波动规律,无法描述波动规律与波动源的关联关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只能靠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知识与主观判断出现异常波动的故障源及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质量特性符号化映射控制图构建方法,避免人为主观判断造成的误差,实现对质量特性影响因素的预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质量特性符号化映射控制图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休哈特稳态区域及上下控制限外区域等分为多个区域,对每一个等分区域采用多元组符号序列进行表示,构建质量特性值符号化序列,形成基因序列单链;
S2、对每个时间域内质量特性影响因素在每个采样时刻下的观测值进行主元分析,并建立质量特性值与其影响因素的映射关系,根据步骤S1中构建的质量特性值符号化序列得到质量特性影响因素序列,再对每个质量特性影响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质量特性影响因素符号化序列,形成基因序列单链;
S3、将质量特性值符号化序列与质量特性影响因素符号化序列采用关联双链基因模式进行组合,构建质量特性符号化映射控制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将休哈特稳态区域及上下控制限外区域等分为多个区域,对每一个等分区域采用多元组符号序列进行表示,构建质量特性值符号化序列,形成基因序列单链,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S11、将休哈特稳态区域及上下控制限外区域,以中心线μ线为起点,等分为八个区域,表示为{(-∞,μ-3σ),[μ-3σ,μ-2σ],(μ-2σ,μ-σ],(μ-σ,μ],(μ,μ+σ],(μ+σ,μ+2σ],(μ+2σ,μ+3σ],(μ+3σ,+∞)},其中休哈特稳态区域为μ±3σ;
S12、将步骤S11中的八个等分区域分别采用符号{D,C,B,A,a,b,c,d}八元组进行表示;
S13、将各个时间域内不同采样时刻的质量特性数据点表示为符号序列QD={xi}={…,…,A,B,C,a,b,c,D,d,…,…},得到质量特性值符号化序列,形成基因序列单链。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对每个时间域内质量特性影响因素在每个采样时刻下的观测值进行主元分析,并建立质量特性值与其影响因素的映射关系,根据步骤S1中构建的质量特性值符号化序列得到质量特性影响因素序列,再对每个质量特性影响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质量特性影响因素符号化序列,形成基因序列单链,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88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