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耦合抗低温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88869.3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1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邓昌沪;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敏;邓昌沪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3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电热薄膜 碳层 热耦合 温度控制器 抗低温 产热 放电过程 放电容量 供电保障 极端气候 热量传导 温度电阻 性能劣化 常温态 断开 加热 电路 发热 紧贴 电池 通电 恢复 | ||
一种热耦合抗低温锂离子电池,主要由锂离子电池、碳层电热薄膜、温度控制器、温度电阻组成,碳层电热薄膜紧贴于锂离子电池的两面,碳层电热薄膜通电时表面发热,碳层电热薄膜表面的热量传导至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获得热量,温度上升,与此同时,锂离子电池在放电过程自身产热,锂离子电池自身产热与碳层电热薄膜加热形成热耦合,使锂离子电池温度上升速度进一步加快,温度上升至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断开碳层电热薄膜与锂离子电池电路,碳层电热薄膜停止工作,锂离子电池进入常温态工况。放电容量即可恢复到常温工况,改善了现有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性能劣化的缺陷,使得电池在极端气候特别是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提供供电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特别是一种热耦合抗低温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质量轻、比能量高及寿命长等优点,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尤其是军用通信领域,无线通信基站电源,以及新能源汽车。军用通信对电池特性具有更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提供供电保障,必须满足极端气候下的可靠性。
文献记载,研究表明LiCoO2/C锂离子电池常温和低温特性差异,-20℃温度下,起始放电仅3.8V,比常温时放电降低了0.35V,在放电过程中,电池电压下降速度较快,整个放电过程中无明显的放电电压平台,放电容量也减少30%[陈继涛,周恒辉,倪江锋,常文保,慈云祥C/LiCoO2系锂离子电池低温充放电性能[J]电池2003(34)2,89~91]。导致锂离子电池低温下容量下降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因素:
①电解液的锂离子传输性能差;
②充电过程中由于金属锂的沉积,导致电解液的分解;
③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的扩散阻力大。
文献记载:碳负极在低温下,锂离子嵌入碳负极的扩散速度,比锂离子从碳层中脱出时的扩散速度更慢,在低温条件下充电时,负极表面容易造成锂的析出与沉积,沉积出的金属锂比表面积大,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与电解液发生不可逆反应,从而致使电池的容量不可逆的降低[陈猛,付庆茂,杨春林,文钟晨,赖春艳,解晶莹,史鹏飞,三电极电池用于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4,(22)专辑,173~176]
低温下正、负极颗粒固相传输离子阻抗的增大,导致低温下电池大电流充电性能的恶化,大电流充电时,固相传输的速率限制了锂离子的脱出和嵌入,正极颗粒内的锂离子来不及补充颗粒外部脱出的锂离子,颗粒内、外层就产生浓差极化。
锂离子电池低温条件下性能劣化,也存在其它物理因素,随着温度降低,电池内部各相,其物理特性也随之变化,液相向固相转化,电解液的部分溶剂凝固,导致离子迁移困难,导电能力下降,通过加入低凝固点的小分子溶剂改善溶剂低温凝固,会明显提高低温导电能力,但是采用小分子溶剂会导致腐蚀电极集流体,和带来负极表面化成不良问题。
隔膜由柔性向刚性转变,极片涂层中胶体化合物,其刚度不断随温度降低而增加,原来屈服状态的层间空间,因屈服状态变成刚性应力而增大,导致的离子迁移阻力增大,从而使内阻增加,有效容量减少。
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劣化,还包括SEI膜电阻、界面电荷传递电阻增大,锂离子通过SEI膜扩散系数降低。
隔膜在低温下的电解液润湿性变差,导致的离子迁移阻力增大,低温情况下这些因素都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敏;邓昌沪,未经王敏;邓昌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88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叠片装置及叠片方法
- 下一篇:硫化物固体电池的制造方法和硫化物固体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