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水油藏直井水锥回落高度的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89818.2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9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孙业恒;吴光焕;赵燕;王传飞;韦涛;邓宏伟;李伟;杨艳霞;闵令元;李伟忠;王一平;魏超平;李洪毅;王可君;于建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水 油藏 井水 回落 高度 预测 方法 | ||
1.底水油藏直井水锥回落高度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底水油藏直井水锥回落高度的预测方法包括:
步骤1,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底水油藏直井数值模拟概念模型;
步骤2,利用建立的底水油藏直井数值模拟概念模型计算各单一影响因素下水锥回落高度随关井时间的定量关系;
步骤3,利用计算的各单一影响因素下水锥回落高度随关井时间的关系,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多影响因素下底水油藏直井水锥回落高度的预测模型;
步骤4,利用建立的底水油藏直井水锥回落高度的预测模型,计算水锥回落高度;
在步骤1中,利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底水油藏直井数值模拟概念模型,模型采用50×25×23的均匀网格系统,分析水体,网格大小8m×8m×1m,纵向上1~20层为油层,21~23层为水层;模型的水油体积比为20,油层厚度为20m,孔隙度为32.3%,平面渗透率为1.0μm2,垂向渗透率为0.1μm2,初始含油饱和度为0.6,地层原油粘度为25mPa·s,原油密度为900kg/m3,地层水粘度为0.5mPa·S,地层水密度为1000kg/m3;模型中生产井采用天然能量开发至含水率达到98%时关井压锥,模拟底水油藏直井水锥回落过程;
在步骤2中,计算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油密度差、油水粘度比、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水平渗透率和油层厚度;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是水锥回落高度与油层厚度的比值,随关井时间的延长,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逐渐增加,水油密度差越大,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越大,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与关井时间均呈双曲正切函数关系,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与水油密度差呈线性函数关系:
HL=a*tanh(b*T)
HL=(c*Md)+d
式中,HL为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T为关井时间,年;Md为水油密度差,kg/m3;a、b、c、d为系数;
随油水粘度比的增加,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增加,水锥回落速度越快,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与油水粘度比呈对数函数关系:
HL=(f*ln(Nd)+g)
式中,Nd为油水粘度比;f、g为系数;
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随油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与油层厚度间呈指数关系:
HL=k*e(-0.071H)+l
由式中,H为油层厚度,k、l为系数;
随水平渗透率的增加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增加,初期水锥回落速度越快,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与水平渗透率呈对数函数关系:
HL=m*ln(Ph)+n
式中,Ph为水平渗透率,mD;m、n为系数;
随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的增加,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增加,增大幅度逐渐减小,无因次水锥回落高度和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间呈对数关系:
HL=p*log(s*Pv+w)+z
式中,Pv为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p、s、w、z为系数;
在步骤3中,建立的多影响因素下底水油藏直井水锥回落高度的预测模型如下:
HL=0.0929tanh(-0.13965T)(-0.01538Md-1.19153ln(Nd)-3.67471log(14.65536Pv-0.49638)-1.79023ln(Ph)-4.11817e(-0.071H)+13.89034)
式中,H为油层厚度,m;该底水油藏直井水锥回落高度的预测模型适用范围为:水油密度差0~200kg/m3,油水粘度比1~50,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0.05~1,水平渗透率500~3000mD,油层厚度5~30m;
在步骤4中,利用建立的底水油藏直井水锥回落高度的预测模型,在上述预测模型中输入某底水油藏直井的水油密度差、油水粘度比、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水平渗透率、油层厚度和关井时间即可计算水锥回落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8981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