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0068.0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3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昌;王志琴;门传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24/10;A01G24/30;C05G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筛选 耐低磷 水稻 品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用于筛选耐低磷水稻高产品种。
背景技术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也是一种非再生资源。对于绝大多数土壤,需要施用磷肥来解决土壤缺磷问题以维持和提高作物产量。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需磷用磷量大,长期来依靠磷肥等化肥的大量投入来增加水稻产量。然而,过多地施用磷肥不仅会造成磷资源的枯竭、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增加成本。因此,培育和选用耐低磷水稻品种,对于减少磷肥的施用、保护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稻耐低磷品种的筛选涉及到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植物的培养方法或生长条件;二是评价指标。植物培养的方法主要有土培法、水培法和砂培法等(王汝慈等,2009)。土壤是作物生长的介质,在研究植物的营养特性时,土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其缺点是不利于精确控制磷的浓度包括土壤中磷的释放,难以筛选出耐低磷品种。水培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筛选方法之一,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对培养作物的介质进行准确而有效的控制,能快速有效地就某些需要研究的特性对不同的基因型进行筛选,也可以对培养条件进行准确无误地重复。但配制出耐低磷品种生长的培养液是筛选耐低磷品种的关键,目前尚无配制出这种培养液。砂培法一般以砂和营养液作为作物生长介质,实际上是水培法的扩展。
确定耐低磷品种的评价指标对于筛选耐低磷品种起关键作用。因此,很多研究者对此作了研究。大多数研究者用相对值(低磷浓度或含量下的某一性状值/高磷浓度或含量下的某一性状值)作为耐低磷品种的评价指标,如:相对分蘖率(数)、相对干重(生物量)、相对成穗数、相对绿叶数(叶面积)、相对株高、相对保护酶系统活性、相对产量等(曹黎明等,2000;潘晓华等,2002,2003;李锋,2004;郭再发等,2005;陶超等,2005;刘传雪等,2005;杨建锋等,2007;李敏等,2010;胡训霞,2016)。用相对值作指标虽能反映某一品种在某一性状上的耐低磷能力,但存在两点不足之处:一是相对值的大小因培养介质中磷的浓度或含量不同而异,如当低磷浓度为0.5mg/L、高磷浓度为5.0mg/L时,某一品种的产量分别为0.8kg/m2和1.0kg/m2,相对产量为0.8/1.0=0.8;但当低磷浓度为0.25mg/L、高磷浓度为5.0mg/L时,该品种的产量分别为0.5kg/m2和1.0kg/m2,相对产量为0.5/1.0=0.5。因此,经常出现因培养介质中磷的浓度或含量不同,同一品种产量的相对值在不同研究者文献中差异很大(曹黎明等,2000;李锋,2004;郭再发等,2005;陶超等,2005);二是不能反映某一品种的生产能力。如A品种在低磷浓度下每平方米的产量为0.5kg,在高磷浓度下的产量为0.6kg;B品种在低磷浓度下每平方米的产量为0.7kg,在高磷浓度下的产量为1.0kg,A品种和B品种的相对值分别为0.83和0.70。虽然A品种的耐低磷能力高于B品种,但B品种在低磷浓度下的产量要高于A品种。目前尚无有既能反映某一品种的耐低磷能力,又能反映其生产能力的评价指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该方法有两个要点:一是配制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培养液;二是确定筛选耐低磷品种的评价指标。该指标既能反映一个品种的耐低磷能力,又能反映一个品种的生产能力,可用于耐低磷水稻高产品种的筛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方法,配制用于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培养液,培养参试品种,以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和成熟期的耐低磷产量值为指标,筛选出耐低磷水稻品种;分蘖期的耐低磷苗重值>0.15kg/m2,成熟期的耐低磷产量值>0.75kg/m2为耐低磷品种;其中
所述的用于筛选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培养液包括:
(1)正常磷浓度培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0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