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模具修正机构修正冲压产品弯曲变形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1017.X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5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黎焕芳;邵玉花;熊云水;夏世新;李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复盛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1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27 | 代理人: | 杨连华,陈玉琼 |
地址: | 5284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模具 修正 机构 冲压 产品 弯曲 变形 方法 | ||
1.应用模具修正机构修正冲压产品弯曲变形的方法,所述模具修正机构包括设于脱料背板上的脱料修正镶件(1)和设于下模背板上且位于所述脱料修正镶件(1)下方的下模修正镶件(2),所述脱料修正镶件(1)下侧开设有多个内凹且沿其纵向方向间隔排布的修正齿槽(11),所述下模修正镶件(2)上侧设有与所述修正齿槽(11)相适配的修正凸齿(21),其特征在于:先将安装有所述模具修正机构的模具架设于冲床上,随之启动冲床,继而通过冲床驱动上模座带动脱料背板联动所述脱料修正镶件(1)上下升降移动,从而使所述修正齿槽(11)与所述修正凸齿(21)上下啮合以修正模具冲压成型过程中产品料带所出现的弯曲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模具修正机构修正冲压产品弯曲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修正齿槽(11)的形状为内凹矩形,所述修正凸齿(21)的形状为凸起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模具修正机构修正冲压产品弯曲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修正机构还包括设于下模座与下模背板之间且与所述下模修正镶件(2)相连接的移动调节组件(3),所述移动调节组件(3)包括:
斜垫快(31),其套设于下模背板内,位于所述下模修正镶件(2)下侧,且其下端面为由前往后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面(311);
平垫块(32),其设于所述下模修正镶件(2)与所述斜垫快(31)之间;
连接螺杆(33),其套设于下模座内,且其上端由下往上依次与所述斜垫快(31)、所述平垫块(32)和所述下模修正镶件(2)螺纹连接;
张紧弹性部件(34),其套设于所述连接螺杆(33)的下端部,位于下模座内,且在自由状态下与所述连接螺杆(33)相配合以使所述下模修正镶件(2)处于最低位置;
调节推杆(35),其后端插设于下模板内,位于所述斜垫快(31)下侧,且被所述连接螺杆(33)贯穿,所述调节推杆(35)后端上侧设有由前往后朝下倾斜且可与所述第一倾斜面(311)相适配的第二倾斜面(351);
连接支座(36),其连接于所述调节推杆(35)前端上侧;
调节螺杆(37),其前端套设于所述连接支座(36)上,且其后端与下模背板螺纹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连接支座(36)带动所述调节推杆(35)沿下模座纵向方向前后移动;
当所述调节推杆(35)经所述调节螺杆(37)与所述连接支座(36)配合驱动而沿下模座纵向方向向后移动时,所述第二倾斜面(351)挤压顶推所述第一倾斜面(311),继而挤压顶推所述斜垫快(31)带动所述平垫块(32)联动所述下模修正镶件(2)向上升起,从而调整所述下模修正镶件(2)的抬升高度;
当所述调节推杆(35)经所述调节螺杆(37)与所述连接支座(36)配合驱动而沿下模座纵向方向向前移动时,则与所述调节推杆(35)向后移动时相反,继而可调整所述下模修正镶件(2)的下沉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模具修正机构修正冲压产品弯曲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调节组件(3)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37)且位于所述连接支座(36)与下模背板之间的预紧弹性部件(3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模具修正机构修正冲压产品弯曲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推杆(35)后端上还开设有后端贯穿孔(352),所述后端贯穿孔(352)用以让位所述连接螺杆(33),且与所述连接螺杆(33)相配合以导向限位所述调节推杆(35)前后移动,所述调节推杆(35)前端上开设有前端贯穿孔(353),所述移动调节组件(3)还包括穿过所述前端贯穿孔(353)后与下模座螺纹连接且用以辅助导向限位所述调节推杆(35)前后移动的导向限位螺杆(3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模具修正机构修正冲压产品弯曲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贯穿孔(352)和所述前端贯穿孔(353)的形状均为长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模具修正机构修正冲压产品弯曲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贯穿孔(352)的数量为至少1个,所述前端贯穿孔(353)的数量为1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复盛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复盛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101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