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链二酮合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91646.2 申请日: 2017-11-24
公开(公告)号: CN107827723B 公开(公告)日: 2020-09-08
发明(设计)人: 黄文学;于斌成;沈稳;张永振 申请(专利权)人: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C45/71 分类号: C07C45/71;C07C49/12;B01J23/46;B01J23/58;B01J23/78;B01J37/02;B01J37/08;B01J37/18
代理公司: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代理人: 唐曙晖
地址: 264002 山东省***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长链二酮 合成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一种长链二酮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α,ω‑二醇为烷基化试剂,在载体负载的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催化下,进行丙酮的烷基化,得到长链二酮产物。本发明使用氧化硅负载的钌‑氧化钠催化剂,催化剂同时具有脱氢、羟醛缩合和加氢等催化活性,一步实现二酮合成,体系无需额外加碱,催化剂活性高并且可以回收套用。与已知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使用价格低廉的α,ω‑‑二醇和丙酮为起始原料,反应简单高效,副产物只有水,经济环保,适宜长链二酮的放大合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的长链二酮合成方法,属于精细化工和香精香料领域。

背景技术

麝香酮是天然麝香中最具有生理活性的组分之一,也是麝香珍奇香味的主要来源。麝香酮能起到优异的定香、烘托和圆润等作用,由于天然麝香来源稀缺,价格昂贵,发展麝香酮的人工合成势在必行。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已经发展了多种麝香酮的合成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三类:(1)α,ω-双官能团化合物的分子内关环,(2)环十五烷烯酮的甲基化,(3)环十二烷酮的扩环。其中,以2,15-十六烷二酮为代表的α,ω-双官能团化合物关环法,是目前人们研究最多,发展最成熟的体系;但是目前,该方法并没有实现工业化应用,主要原因是底物2,15-十六烷二酮难于合成,价格昂贵。

早在1951年,Stoll等就以乙酰乙酸乙酯和1,10-癸二溴为原料,氢氧化钠促进反应得到2,15-十六烷二酮,得到的产物收率只有20%(M.,Stoll.Helv.Chim.Acta.1951,34,1817.)。人们为改进该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2002年,Tanabe等人采用有机强碱DBU促进1,10-二溴癸烷和乙酰乙酸乙酯反应,以46%的收率得到2,15-十六烷二酮(Tanabe,Y.;Matsumoto,N.;Higashi,T.;Misaki,T.et.al.Tetrahedron,2002,58,8269.)。2002年,Yamamoto等人利用氢化钠促进1,10-癸二溴和乙酰乙酸乙酯反应,以44%的收率得到2,15-十六烷二酮(T,Yamamoto;M,Ogura;T,Kanisawa.Tetrahedron,2002,58,9209.)。2006年,李云政等人采用相转移催化剂,碳酸钾做碱,实现了1,10-二溴癸烷和乙酰乙酸乙酯的缩合,粗产物不经分离,直接水解合成2,15-十六烷二酮,收率达79%(姚书扬,李云政,张青山,郭炳南.精细化工,2006,23,463.)。以1,10-癸二溴为原料合成2,15-十六烷二酮,需要消耗过量的碱,产生大量的溴盐固废和废水,不适宜工业化生产。

近些年来,借氢策略即以醇代替传统的卤代物,来实现底物的烷基化,因为其副产物只有水,借氢策略反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许多均相或非均相的过渡金属催化剂被用来催化该反应。例如Ishii等人以Ir/PPh3(10mol%)和氢氧化钾(40mol%)为催化剂,实现了1,10-癸二醇对丙酮的烷基化,以77%的收率得到2,15-十六烷二酮。虽然2,15-十六烷二酮的收率很高(77%),但是该体系需要10mol%的金属铱和三苯基膦,催化剂昂贵且无法回收利用(Y.Iuchi;M.Hyotanishi;B.E.Miller;K.Maeda;Y.Obara;Y.Ishii.J.Org.Chem.2010,75,1803-1806.)。Park等人以氧化铝负载钯(0.2mol%)和磷酸钾(300mol%)为催化剂,实现了丁醇对丙酮的烷基化,以92%的收率得到6-十一烷酮(M.S.Kwon;N.Kim;S.H.Seo;I.S.Park;R.K.Cheedrala;J.Park.Angew.Chem.Int.Ed.2005,44,6913-6915.)。

以1,10-癸二醇和丙酮为起始原料,可以高效的合成2,15-十六烷二酮,但是目前所报道反应体系催化剂用量均比较大,而且无法实现催化剂的套用。此外,现有反应体系都需要加入亚当量甚至过量的碱,才能有效的催化反应进行,碱无法回收套用,产生大量的碱固废。如果能发展一种高效,可以回收套,同时负载的金属和碱的非均相催化剂,来实现1,10-癸二醇对丙酮的烷基化反应,必将有力的促进2,15-十六烷二酮的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16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