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霉塑料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2000.6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8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易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威亿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45/76;B29C45/78;C08L61/06;C08L63/00;C08L25/06;C08K13/02;C08K3/16;C08K5/3445;C08K5/17;C08K3/34;C08K5/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林辉轮;张玲 |
地址: | 618508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霉 塑料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霉塑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预处理;S2注塑筒预热;S3模具预热;S4热熔阶段:将S1步骤中预处理物料与防霉剂和助剂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添加至S2步骤中预热的注塑筒第一段中,在160s之后将热熔塑料推动至S2步骤中预热的注塑筒第二段,在240s之后将热熔塑料推动至S2步骤中预热的注塑筒第三段,在120s后将热熔塑料推动至S2步骤中预热的注塑嘴;S5注塑阶段;S6冷却成型。本发明制备的防霉塑料具有防霉效果好、成型率高以及耐酸碱盐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霉塑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霉塑料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塑料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又可称为高分子或巨分子,也是一般所俗称的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形体样式。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的。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所下的定义,塑料乃是一种以高分子量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它在加工完成时呈现固态形状,在制造以及加工过程中,可以借流动来造型。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塑料制品因体系内添加的各种助剂于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及霉菌的污染,直接导致有害菌的传播和蔓延,不利于人们的健康。防霉剂作为一种添加剂,通过孢子的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消灭孢子或阻止其发芽以达到防止霉菌生长的目的。目前,塑料防霉剂一般分为无机防霉剂和有机防霉剂两大类。无机防霉剂虽能耐受塑料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高温(一般在20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280℃),但大多数带有颜色,影响产品美观。而有机类抗菌剂如IPBC、DCOIT、ZPT和多菌灵等耐温性能低,高温下易变色,在某些高分子材料中配伍性亦差;OBPA虽耐高温,且防霉效果也不错,但为含砷化合物,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疑惑;BBIT各方面的性能都不错,但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霉塑料的制备工艺,解决了防霉剂价格昂贵但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霉塑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预处理:将原料放入真空烘箱中,真空干燥得到预处理物料待用;
S2注塑筒预热:将注塑筒第一段、注塑筒第二段、注塑筒第三段以及注塑嘴分别预热;
S3模具预热:安装注塑模具,对上模具和下模具均进行预热;
S4热熔阶段:将S1步骤中预处理物料与防霉剂和助剂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添加至S2步骤中预热的注塑筒第一段中,在160s之后将热熔塑料推动至S2步骤中预热的注塑筒第二段,在240s之后将热熔塑料推动至S2步骤中预热的注塑筒第三段,在120s后将热熔塑料推动至S2步骤中预热的注塑嘴;
S5注塑阶段:将S4步骤中热熔塑料通过S2步骤中预热的注塑嘴注射至S3步骤中预热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中,保压8s;
S6冷却成型:将S5步骤中保压之后的塑料板放入冷却水槽中冷却,打开模具得到塑料板。
进一步地,所述S4步骤中注塑筒第一段的推动压力88MPa,注塑筒第二段的推动压力88MPa,注塑筒第三段的推动压力88MPa;
所述S5步骤中注射嘴的注射压力88MPa,注射时间为8s;所述S5步骤中保压的压力为88MPa;
所述S6步骤中冷却温度为30℃,冷却时间为4s。
防霉塑料的制备工艺简单,其中温度控制在不同区域,使得原料不断熔融均匀,有利于混合原料的熔融,在温度较低的范围内有利于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的熔融均匀,逐渐升温也使得聚苯乙烯能与之熔融混合均匀;原料进行预处理,预处理过程简单,除去原料中的水分,使得加热熔融注塑过程不易粘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威亿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威亿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20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