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辅助零件研磨的减震补强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3031.3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3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龙;李勇;钟清;张志刚;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复盛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7/34 | 分类号: | B24B37/34;B24B37/27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27 | 代理人: | 杨连华,陈玉琼 |
地址: | 5284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零件 研磨 减震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研磨平台,尤其涉及辅助零件研磨的减震补强平台。
【背景技术】
光学磨床在加工IC高脚次模具的冲孔零件时,需要先将冲孔零件先固定于研磨平台上,再进行研磨加工。但因冲孔零件刃口厚度较薄,特别是用于IC高脚次模具的冲孔零件,光学投影磨床在研磨刃口时,由于研磨热量及刃口厚度太薄的问题,导致刃口前后弯曲变形及左右扭曲变形,是加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常见的品质异常问题。此类品质问题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冲孔零件无法顺利穿过脱料板和冲裁生产过程中容易断裂,甚至直接导致产品或模具的损害。为解决研磨时冲孔零件刃口变形的问题,往往会在刃口底部增加橡皮泥减震,但研磨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容易将橡皮泥熔化,直接影响光学投影磨床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冲孔零件在研磨过程中容易因震动变形及投影不清产生的加工品质异常的技术问题,提供了辅助零件研磨的减震补强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辅助零件研磨的减震补强平台,包括研磨平台5,所述研磨平台5上设有能供冲孔零件放置于其上的基准面51,所述研磨平台5上设有能与所述基准面51连接用以限位固定冲孔零件的限位固定装置6,所述研磨平台5上还设有用以在研磨时支撑冲孔零件的刃口部位的减震补强装置7。
为实现更好的技术效果,本发明还包括有:
如上所述的辅助零件研磨的减震补强平台,所述减震补强装置7包括补强支撑块71,所述补强支撑块71的一面设有缓冲装置72,所述缓冲装置72一处与所述补强支撑块71连接,另一处与所述研磨平台5连接。
如上所述的辅助零件研磨的减震补强平台,所述研磨平台5为磁吸平台,所述补强支撑块71与所述研磨平台5磁性连接。
如上所述的辅助零件研磨的减震补强平台,所述补强支撑块71为SLD材料制成,所述缓冲装置72为橡皮泥。
如上所述的辅助零件研磨的减震补强平台,所述减震补强装置7设于所述研磨平台5的任一边缘且凸起于所述基准面51。
如上所述的辅助零件研磨的减震补强平台,所述减震补强装置7设于所述研磨平台5的顶端。
如上所述的辅助零件研磨的减震补强平台,所述限位固定装置6包括能沿所述研磨平台5横向移动的横向定位块61及能沿所述研磨平台5纵向移动的纵向定位块62。
如上所述的辅助零件研磨的减震补强平台,所述研磨平台5为磁吸平台,所述横向定位块61及所述纵向定位块62与所述研磨平台5磁性连接,所述横向定位块61包括左定位块及右定位块。
如上所述的辅助零件研磨的减震补强平台,所述限位固定装置6与所述研磨平台5为螺杆连接或卡扣连接,所述减震补强装置7与所述研磨平台5为螺杆连接或卡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能减少研磨过程中因震动变形及投影不清产生的加工品质异常,通过在研磨平台上设置限位固定装置,可有效防止冲孔零件在研磨过程中移位,确保加工顺利进行,通过设置减震补强装置,减震补强效果增强,防止冲孔零件刃口因研磨进刀而让位,减震补强装置可提供反向作用力,有效防止冲孔零件刃口在研磨过程中发生变形,确保品质。
2、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橡皮泥能避免直接与冲孔零件接触,研磨产生的磨削热传递给了补强支撑块,绝大部分研磨热已经被补强支撑块释放,这样橡皮泥在加工中也就不会被溶化掉,保持最佳的减震补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显而易见地,下述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放有冲孔零件的参考图;
图4是冲孔零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成内容、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复盛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复盛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30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排屑的抛光垫
- 下一篇:刀片搬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