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实际工况的装配误差获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4348.9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4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会;饶运清;王鹏;龙晨曦;陈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7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周磊;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实际 工况 装配 误差 获取 方法 | ||
1.面向实际工况的装配误差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基于修正雅克比旋量模型的装配误差旋量模型,该装配误差旋量模型综合考虑零部件的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并且提供装配误差计算模型的精度;
2)在进行有限元分析之前,对零部件表面进行离散化,以保证零部件的结合面的上、下接触面离散化后的节点坐标一一对应;
3)利用有限元软件加载温度场和应力场载荷,获得零部件表面变形情况;
4)提取步骤2)离散化后的表面节点坐标,代入步骤1)中的装配误差旋量模型中,获得每一节点受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下的装配误差,同时提取出步骤3)中对应表面对应节点的实际变形量,对相同节点的装配误差与实际变形进行叠加,从而得到面向实际工况的零部件表面变形;
5)对结合面的上、下接触面对应节点坐标变形相减,即可获得面向实际工况的表面真实装配误差,具体过程如下:
上接触面的子装配误差FR1和下接触面的子装配误差FR2分别为:
FR1=[0 0 w1 α1 β1 0] (一)
FR2=[0 0 w2 α2 β2 0] (二)
其中,[0 0 w1]分别表示上接触面小位移旋量沿x轴,y轴,z轴三个方向的位移变量,[α1β1 0]分别表示上接触面小位移旋量沿x轴,y轴,z轴三个方向的旋转变量;[0 0 w2]分别表示下接触面小位移旋量沿x轴,y轴,z轴三个方向的位移变量,[α2 β2 0]分别表示下接触面小位移旋量沿x轴,y轴,z轴三个方向的旋转变量;
上接触面的空间位置函数Z1和下接触面的空间位置函数Z2的表达式如下:
提取结合面的上、下接触面变形后同心圆节点坐标,并提取各个节点的(x,y)坐标且离散化等式(三)的上、下接触面;接着,与实际工况下变形表面离散化后的对应节点z坐标一一叠加,获得考虑实际工况和装配误差的表面各自的最终变动误差:
其中,Z1是离散化后的上接触面的节点坐标矩阵;Aj为热、力耦合变形后上接触面离散化后的节点坐标矩阵;Z2是下接触面节点坐标矩阵;Af为热、力耦合变形后下接触面离散化后的节点坐标矩阵;A1与A2为考虑实际工况下的两个子装配体的误差矩阵;则实际工况下,由变形导致的装配间隙由如下公式可得:
A12=(A2-A1) (五)
其中A1是上接触面考虑实际工况下的装配误差变形;A2是下接触面考虑实际工况下的装配误差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实际工况的装配误差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装配误差旋量模型如式(六):
其中FR是一个6×1功能要求的小位移旋量矩阵,[J]FEi是6×n的雅克比矩阵;FEi是6×1的小位移旋量,i=1,2...n,n表示功能元素的个数;S.t1表示约束条件;Vi和Ci分别是第i个旋量的变动范围和约束条件,(ui,vi,wi)分别表示小位移旋量沿x轴,y轴,z轴三个方向的位移变量,(ui,vi,wi,αi,βi,γi)分别表示小位移旋量沿x轴,y轴,z轴三个方向的旋转变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实际工况的装配误差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提取离散化表面同心圆节点坐标,这些节点变形组成的矩阵就是一个表面实际工况下的变形情况,配合面的矩阵表达式Adk如式(七):
其中,k是配合面的个数,k=1,2;n是配合面的采样点个数,xkj,ykj和zkj是第k个配合面上第j个采样点的坐标,j=1,2...n,则提取表面变形节点后,可得到三维空间内结合面的上、下接触面的变形情况以及相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434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电压穿越能力仿真评估模型及基于其的仿真评估方法
- 下一篇:养殖猪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