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与桩连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4885.3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9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付海平;郑俊杰;曾晨;刘洋;郑耀林;向鑫鑫;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余晓雪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系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与桩连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下桩和上桩,下桩与上桩通过连接件连接,下桩顶部设有若干个预埋螺杆,上桩底部设有若干个预埋螺杆,连接件包括下端板、上端板及加劲肋,下端板与上端板之间通过若干个加劲肋连接固定,下端板上开有若干个螺栓孔,上端板上开有若干个螺栓孔;使下桩顶部的预埋螺杆穿过下端板上的螺栓孔与螺母连接,使上桩底部的预埋螺杆穿过上端板上的螺栓孔与螺母连接,从而实现桩与桩的连接。本发明通过将下桩顶部的预埋螺杆和上桩底部的预埋螺杆分别穿过下端板和上端板上的螺栓孔与螺母连接,可以依次实现多根桩的上下连接固定,连接结构牢固、连接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与桩连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桩无论作为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还是在软基处理中都有着显著的优势。桩体现场浇筑时,可能会出现桩侧泥皮、塌孔及拔桩过快造成桩身缩颈等问题,从而使桩体质量很难得到保证。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可在工厂批量化生产,桩身质量可靠,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桩基材料。
在预制桩施工过程中,桩与桩的连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工艺。目前桩与桩之间的连接大多采用焊接连接、硫磺胶泥接桩或沿桩身横向预埋螺栓套筒进行连接。
焊接连接时,焊接周期长,工人劳动强度大,焊接质量不易控制,且焊接质量很难进行力学检测。此外,焊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触电、灼烫和急性中毒等危险,容易引发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而且还会产生弧光,电焊烟尘及有毒气体等,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硫磺胶泥接桩时,桩头连接处抗拔性能较差,对于抗拔桩,一般不用硫磺胶泥接桩。此外,该方法接桩时施工周期长。
沿桩身横向预埋螺栓套筒进行连接时,螺栓套筒一般焊接在桩头端板上,其位置较难精确控制,容易出现螺栓穿过连接板连接时螺孔很难对准的情况,甚至需要校形,对施工要求高。桩侧连接板上螺栓孔通常为长圆孔,以便螺栓与螺栓套筒连接,该连接方法在较小的上拔荷载下,两桩可能会脱开,产生一定的上拔量,直到螺杆与连接板上螺栓孔紧密接触时才发挥抗拔作用。桩侧预埋螺栓套筒接桩时,在上拔荷载作用下螺栓抗剪,所需螺栓数较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与桩连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在下桩顶部设有预埋螺杆,上桩底部设有预埋螺杆,上桩与下桩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具体连接方式为:使下桩顶部的预埋螺杆穿过下端板上的螺栓孔与螺母连接,使上桩底部的预埋螺杆穿过上端板上的螺栓孔与螺母连接;按照上述连接方式,可以依次实现多根桩的上下连接固定,连接结构牢固、操作简单;本发明预埋螺杆通过定位端板进行定位,位置精准,下桩顶面的定位端板平面形状及尺寸与下端板一致,且该定位端板上的各定位螺栓孔中心与下端板上对应的各螺栓孔中心一致;上桩底面的定位端板平面形状及尺寸与上端板一致,且该定位端板上的各定位螺栓孔中心与上端板上对应的各螺栓孔中心一致,故下桩顶部及上桩底部的预埋螺杆穿过上、下端板上的螺栓孔与螺母连接时不会出现预埋螺杆与螺栓孔很难对准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桩与桩连接系统,包括下桩和上桩,所述下桩与上桩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下桩顶部设有若干个预埋螺杆;所述上桩底部设有若干个预埋螺杆;所述连接件包括下端板、上端板及加劲肋,所述下端板与上端板相互平行对齐,所述下端板与上端板之间通过若干个加劲肋连接固定,所述下端板上开有若干个与下桩顶部预埋螺杆位置相对应的螺栓孔,所述上端板上开有若干个与上桩底部预埋螺杆位置相对应的螺栓孔;使下桩顶部的预埋螺杆穿过下端板上的螺栓孔与螺母连接,该螺母用于实现下端板与下桩顶部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使上桩底部的预埋螺杆穿过上端板上的螺栓孔与螺母连接,该螺母用于实现上端板与上桩底部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为了使下桩顶部的预埋螺杆预埋时位置精准,所述下桩顶面设有定位端板,该定位端板上开有与下桩顶部预埋螺杆位置相对应的定位螺栓孔,该定位螺栓孔用于定位下桩顶部预埋螺杆的预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48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