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与座椅主杆结合的防蠕变滚压式吸能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9982.1 | 申请日: | 201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0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薛萌萌;王羚杰;王夫帅;周海波;侯烨琦;贺振;许斌;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B64D1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44100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座椅 结合 防蠕变滚压式吸能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吸能器,具体涉及一种可与座椅主杆结合的防蠕变滚压式吸能器。
背景技术
由于直升机飞行高度低,非正常接地前驾驶员操纵动作的反应时间短,易坠地受损,因此,要求直升机具备抗坠毁性能。直升机的抗坠毁技术中除了采用吸能起落架、抗坠毁机头和机身结构、抗坠毁油箱和旋翼结构外,最重要的就是抗坠毁座椅,而吸能器是直升机抗坠毁座椅的关键部件。
从CN 202251600 U和CN 204250371 U中可知现有吸能器主要有压碎圆柱体式、可旋转圆环式、翻转管式、扩张管式和滚压与反拉结合变载式几种。但上述几种吸能器普遍采用单双耳接头的连接方式来连接座椅的冲击可动部分和机舱固定部分,存在以下缺点:
1)吸能器与座椅骨架结合度不高,易产生钩挂;
2)结构重量大。吸能器自身单双耳接头、座椅骨架与吸能器的连接接头、单独的座椅导向机构的重量;
3)吸能器在人员乘坐时会受到持续载荷及小冲击,使吸能零件的材料产生蠕变、疲劳,影响吸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
为了解决现有座椅吸能器易钩挂、重量大、吸能件疲劳蠕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与座椅主杆结合的防蠕变滚压式吸能器,可以与主杆紧密结合,有效减轻吸能器重量,且具有防蠕变、抗疲劳的特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可与座椅主杆结合的防蠕变滚压式吸能器,其中包括吸能管组件、滑动套和滚压座组件,所述吸能管组件与座椅可动部分连接在一起,所述滚压座组件与机舱连接,属于座椅固定部分。
所述滑动套置于吸能管组件和滚压座组件之间,代替直线轴承起导向作用;所述滑动套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吸能管组件和滚压座组件通过盘头螺钉与座椅主杆连接在一起。
所述吸能管组件包括滚压管、大衬管、小衬管和尼龙套。所述滚压管上设置有钢球滚压槽,通过材料变形吸收冲击能量;所述大衬管和小衬管置于滚压管和座椅主杆直径,起支持滚压管的作用;所述大衬管和小衬管上均设置有切槽,便于安装;所述小衬管上设置有凹槽,与大衬管上的凸起配合防止大衬管转动;所述尼龙套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在滚压管顶部,起遮挡滚压管锐边和装饰作用。
所述滚压座组件包括座体、镶嵌件、钢球、剪切件和内六角头螺钉。所述座体为高强度硬质铝合金,即起滚压支撑作用,又起与机舱连接接口的作用;所述座体上设置有L型凹槽;所述镶嵌件为高强度、耐磨且具有良好表面粗糙度硬质合金钢材料,通过过盈配合方式与座椅连接在一起,置于座体和钢球之间;所述钢球置于滚压管的钢球导向槽内,吸能器工作时镶嵌件挤压钢球促使滚压管变形,实现能量吸收;所述剪切件和座体通过内六角螺钉连接在一起,座椅所受载荷未达到设定值时,由剪切件支撑座椅可动部分和人体重量,起防止滚压管疲劳、蠕变的作用,达到设定冲击载荷值时,剪切件剪断,吸能器启动。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吸能器套装在主杆上,省去了单双耳接头等连接件,有效减轻了重量,且结构圆润,无突出点,不易产生钩挂。
2)吸能器滚压座组件采用硬质铝合金配合硬质合金钢镶嵌件即保证了滚压钢球所要求的高强度及耐磨特性,又有效减轻了重量。
3)将吸能器滚压座座体与飞机接头组合一个零件,有效减轻了重量。
4)吸能器设置剪切件,有效防止吸能件疲劳、蠕变。
5)本发明吸能器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吸能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吸能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滚压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大衬管结构示意图;
图5是小衬管结构示意图;
图6是滑动套结构示意图;
图7是滚压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座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剪切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钢球滚压示意图;
图11是吸能器工作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吸能器使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99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