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指纹识别控制童锁开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0070.1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0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谢荣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廖苑滨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指纹识别 控制 开关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指纹识别控制童锁开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在指纹采集区域采集用户的指纹输入,获取待识别的指纹图像;S2.获取所述指纹图像的指纹特征;S3.判断所述指纹特征是否满足人类指纹特征的条件:若所述指纹特征满足人类指纹特征的条件,则执行步骤S4;S4.判断与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按压的指纹接触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按压时间阈值;若与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按压的指纹接触时间大于预设的按压时间阈值,则控制童锁开关使童锁功能关闭。本发明不需要录入指纹存储在指纹库中,而是把与所述指纹采集区域按压的指纹接触时间作为童锁开关的重要手段,从而确定是否关闭童锁功能,可有效解决儿童及其它物体误操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一种基于指纹识别控制童锁开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取像设备读取指纹图像,然后用计算机识别软件提取指纹的特征数据,最后通过匹配识别算法得到识别结果,以确定指纹所有人身份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主要涉及指纹图像采集、指纹图像处理、特征提取、数据保存、特征值的比对与匹配等过程。指纹识别技术是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于声波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等其他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的方式具有技术成熟可靠,算法简单易实现,应用实现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过去主要应用于刑侦系统,而近几年来得益于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家用电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些家用电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当操作不当时,例如被儿童误操作时,不仅无法实现原有功能,而且往往会发生事故伤害儿童,甚至引发火灾,带来安全隐患,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例如,儿童操作电热壶、微波炉、消毒柜等电器,就容易烫伤事故。即便是电视、电脑,儿童看的时间过多,玩得过长,也会影响视力和学习。为了避免儿童误操作,保证儿童的安全,许多家用电器上设有童锁,而传统的童锁,一般运用电容触摸开关或者机械开关,利用按压延时作为开关的依据,解除童锁的方法简单,儿童容易学会。因此,提供一种基于指纹识别控制童锁开关的方法成为避免孩子擅自操作家电带来诸多麻烦的现实需要。
但是现有的指纹识别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必须预先录入指纹存储在指纹库中,指纹识别时再把采集到的指纹逐一与指纹库中的指纹进行比对,由于采用遍历整个指纹库的方式比对,识别效率低下;(2)由于指纹图像噪声和伤疤干扰,指纹特征不明显,很难从中提取到准确且可靠的细节点;另一方面,利用细节点局部结构信息的相似度去寻找配准参考细节点对,由于是局部信息,完全存在不匹配的参考细节点对,它们的局部结构信息相似度很高, 这样就会错误地使用这对细节点进行配准,造成最终错误的匹配判断,识别精度较低;(3)由手指以外的其它物体触压指纹识别模块而引起误操作,例如用户可能是不小心用含有纹路的物品接触到童锁的指纹识别模块,或者是宠物狗、宠物猫等无意接触到童锁的指纹识别模块,此时童锁仍然会进行指纹识别操作,而此时用户实际上是不需要童锁进行指纹识别操作的,而且童锁要进行指纹识别操作之后,才能得出该指纹图像识别失败的结果。这无疑降低了童锁指纹识别的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指纹识别控制童锁开关的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控制童锁开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 在指纹采集区域采集用户的指纹输入,获取待识别的指纹图像;
S2.获取所述指纹图像的指纹特征;
S3.判断所述指纹特征是否满足人类指纹特征的条件:若所述指纹特征满足人类指纹特征的条件,则执行步骤S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00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智能手机的智能电表数据采集装置
- 下一篇:服务养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