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程表层止水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0366.3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4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汪洋;贾金生;贾运长;陈昊;丁廉营;徐耀;郑璀莹;王月;冯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慧水利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倪中翔;王淳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表层 止水 模板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一种工程表层止水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止水模板结构包括伸缩缝及位于伸缩缝两侧的建筑主体,建筑主体靠近该伸缩缝的位置具有凹部,使该建筑主体与该伸缩缝相接的位置呈阶梯型;该凹部由内到外依次具有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该第一平面与该第三平面平行;两个凹部之间设有止水模板,该止水模板包括截面呈U型的沟槽板,该沟槽板位于该伸缩缝处且开口朝向该伸缩缝;该沟槽板两端均依次连接第一板面、第二板面和第三板面;该第一板面内端面与该第一平面齐平,该第二板面内端面与该第二平面齐平,该第三板面内端面与该第三平面齐平。本发明便于控制伸缩缝表面成槽的质量,提高伸缩缝表层成槽工艺,改善水工建筑物伸缩缝表层止水的最终止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更准确说是一种涉及水工混凝土表层止水结构安装与施工技术,是一种精细化、规范化表层止水施工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中的大坝、渡槽、隧洞等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置伸缩缝,且伸缩缝止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其中伸缩缝的结构形式、止水性能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结构的正常运行,而且一旦漏水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工程中常用的内埋式止水形式中,止水材料通常采用铜片或者不锈钢片,随着施工过程浇筑于混凝土内部,但是由于内埋式止水安装质量不易控制,且极易受止水材料周围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以及内埋式止水的隐蔽性,导致内埋式止水破损难以定位缺陷部位、修补加固难度大、防渗漏处理成本高。为了克服内埋式止水的缺陷,人们采取先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待混凝土拆模之后再单独进行止水,即表层止水施工方法,表层止水克服了传统止水方式的施工相互干扰、后期修补加固困难等缺点,止水效果也取得了显著改善,因此备受人们的重视。在目前采用的表层止水方案中,用于布设止水带的伸缩缝周围混凝土需要浇筑成特定尺寸的凹槽等异构形式。通常做法是,采用传统的模板稍加改造即用于实际施工,没有专门针对凹槽的模板。例如,有些工程采用简单加工的木板立模成槽,嵌缝板也通过木板固定,由于受到木模板安装质量、相对位置的固定等方面的难度,造成伸缩缝成槽困难、成槽不规则导致表层止水材料粘贴不密实,影响止水材料止水效果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表层止水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将表面止水模板与混凝土浇筑模板巧妙连接固定,便于控制伸缩缝表面成槽质量,同时起到固定嵌缝板的作用,提高伸缩缝表层成槽工艺,使施工工艺更加规范化,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极大地改善了水工建筑物伸缩缝的最终止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程表层止水模板结构,它包括伸缩缝及位于伸缩缝两侧的建筑主体,两个建筑主体靠近该伸缩缝的位置具有凹部,使该建筑主体与该伸缩缝相接的位置呈阶梯型;该凹部由外到内依次具有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该第一平面与该第三平面平行;
凹部表面的位置设有止水模板,该止水模板包括截面呈U型的沟槽板,该沟槽板位于该伸缩缝处且开口朝向该伸缩缝;该沟槽板两端均依次连接第一板面、第二板面和第三板面;该第一板面内端面与该第一平面齐平,该第二板面内端面与该第二平面齐平,该第三板面内端面与该第三平面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板面设有若干定位孔,通过锚固件与混凝土浇筑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沟槽板内设有嵌缝板,该嵌缝板厚度与该伸缩缝宽度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面内侧面设有肋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面与第二板面之间、所述第二板面与第三板面之间的角度均为120度。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模板的材料为铝合金、不锈钢板、PVC、聚丙烯、或聚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模板为一体结构,或者以所述沟槽板中心线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
一种所述工程表层止水模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慧水利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慧水利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03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