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基地雷达的杂波子空间下目标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0637.5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8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苏洪涛;李志华;刘宏伟;赵永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00 | 分类号: | G01S13/00;G01S13/02;G01S7/41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基地 雷达 杂波子 空间 目标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基地雷达的杂波子空间下目标检测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计算量大,检测性能低下的问题。其实现步骤为:1、对回波数据进行采集;2、对采集的回波数据进行广义似然比检测,得到局部检验统计量;3、将局部检验统计量传输到融合中心,融合中心根据局部检验统计量计算全局检验统计量;4、计算检测门限;5、根据检测门限对全局检验统计量进行判别,若全局检验统计量大于检测门限,则判决目标存在,否则判决目标不存在。本发明提高了多基地雷达杂波子空间下目标的检测性能,且计算量小,适用性广泛,可用于多基地雷达目标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杂波子空间下目标检测方法,可用于多基地雷达目标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多基地雷达系统中,为了获得某种准则下最优的检测性能,通常需要各个雷达站将接收的信号全部传输到融合中心,这无疑需要很大的通信传输带宽,如果采用光纤通信,其通信带宽很容易满足数据传输要求,但是这种有线连接方式限制了雷达站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但对于机载雷达和舰载雷达等移动平台,需要通过无线传输将雷达回波数据传送给处理中心。这种情况下,信号传输带宽往往不能满足数据的传输要求,并且随着通信带宽的增加,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解决数据传输率约束的有效手段是局部雷达站将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量化后传送给融合中心。在传统的分布式检测算法中,局部雷达站将“0/1”判决结果传送给融合中心,融合中心根据相应的融合准则得到最终判决结果,这种基于局部判决的分布式检测算法虽然能有效降低处理中心的计算量和局部雷达站与处理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量,但是破坏了原始数据的结构,减少了数据所包含的信息量,从而降低分布式系统的检测性能。为解决将局部判决结果传送到融合中心引起的信息损失问题,人们研究了多种既能减小数据传输量又能增加信息量的检测算法。
现有方法一:
在数据传输率和虚警概率的约束条件下,确定含有信息量更多的观测区域,并将落入该区域的观测传送给融合中心,使检测性能或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然而,当检验统计量的统计特性很难给出时,这种根据约束条件解优化方法的计算量大。
现有方法二:
局部雷达站根据观测量含有信息量的大小按顺序传送信号,当融合中心得到判决时,将控制信息反馈给局部雷达站,终止数据的传送,从而降低数据传输量,同时保证与无通信带宽约束条件具有相同的虚警概率和漏警概率。但这种方法需要严格控制雷达站的数据传送时间,同时需要反馈,系统较为复杂。
现有方法三:
在杂波和噪声功率已知的情况下,第一门限由数据传输率约束确定,在奈曼皮尔逊准则下,数据传输率约束可近似由局部虚警概率约束表示。局部雷达站将超过第一门限的观测数据传送到融合中心,融合中心根据奈曼皮尔逊准则得到似然比检测器,并由第二门限保证全局虚警概率。
上述检测方法仅适用于不含有杂波子空间的情况。然而,在雷达实际工作中,局部雷达站往往收到杂波子空间的干扰,上述方法不能对目标进行恒虚警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多基地雷达的杂波子空间下目标检测的方法,以减小检验统计量的计算难度以及检测系统的复杂度,提高目标检测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结构化杂波子空间已知,非结构化杂波未知的情况下,各个局部雷达站对信号进行信息融合,并融合后的观测数据传送到融合中心;融合中心根据局部雷达站传送的数据计算融合后的检验统计量,并与检测门限比较,得到最终的判决结果。其实现步骤包括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06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