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循环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1323.7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5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婷;张树德;杨雪莹;王毅霖;张晓飞;朱海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沈金辉;刘鑫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厌氧氨氧化 生物滤池 滤板 生物活性填料 自循环 滤层 自循环管路 长柄滤头 配水混合 空气管 厌氧氨氧化反应 厌氧氨氧化菌 工作周期 气体滞留 确保装置 循环动力 主反应区 集水槽 清水区 循环管 里管 滤池 滤料 连通 堵塞 贯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循环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装置。该自循环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装置包括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生物活性填料滤层、滤板、长柄滤头、自循环管路系统、空气管和集水槽;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自下而上分为配水混合区、厌氧氨氧化主反应区和清水区,厌氧氨氧化反应主要在含有厌氧氨氧化菌的生物活性填料滤层内进行;滤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滤板的长柄滤头;滤板上面填装有生物活性填料滤层;自循环管路系统包括循环管和文丘里管;空气管连通至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的下部配水混合区内部。本发明装置在不增加循环动力费用条件下,确保装置处理效果的同时又实现了减轻滤料堵塞和气体滞留的影响,延长了滤池的工作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生物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自循环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装置。
背景技术
厌氧氨氧化技术是废水生物脱氮研究的新领域,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影响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及持留、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启动、运行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已报道的厌氧氨氧化生物反应器几乎来源于传统反应器,包括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两种型式,其运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固定床反应器采用固定填料,虽然不易发生污泥流失,可使微生物在填料上实现分区,提高了生物滞留能力,但随着膜厚度的增加,容易发生填料结块,影响传质效果。
(2)固定床反应器中气体产物以大气泡的形式滞留在反应器泥层间中,导致基质流动受阻,分布不均匀,影响处理效果。
(3)相比固定床,流化床反应器内基质分布更加均匀,但当气体产物滞留在颗粒污泥中时,会使颗粒污泥上浮,容易导致生物流失,使生物持流量不合格,影响处理效率。
(4)为了使反应器固液的充分接触,会增设搅拌和其他动力系统来提高传质效率,但同时增加了额外的动能消耗,提高了运行成本。
浙江大学申请号为200510061694.0的“一种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专利申请及南昌大学申请号为201510354143.7的“一种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装置”的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公开的反应装置均使用增设的搅拌系统来实现固液的充分接触,提高传质效率,但使额外的动能消耗增大,设备运行成本提高。苏州市和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号为201320766463.X的“一种气动循环厌氧反应器”的专利申请说明中公开的反应器利用厌氧气和自动气阀完成反应器污泥回流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循环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脱氮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能耗低、反应效果可控性强等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循环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装置,该自循环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装置包括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生物活性填料滤层、滤板、长柄滤头、自循环管路系统、空气管和集水槽;
所述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自下而上分为配水混合区、厌氧氨氧化主反应区和清水区,厌氧氨氧化反应主要在含有厌氧氨氧化菌的生物活性填料滤层内进行;
所述滤板设置在所述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的底部,所述厌氧氨氧化主反应区和所述配水混合区通过所述滤板分隔;
所述滤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滤板的所述长柄滤头;所述滤板上面填装有所述生物活性填料滤层;
所述自循环管路系统包括循环管和文丘里管;所述循环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清水区并通过一吸水口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所述循环管的另一端通过一渐缩锥管与所述文丘里管的喉管相连通;所述文丘里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的外部供水泵的出口相连通;所述文丘里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的下部的所述配水混合区相连通;
所述空气管连通至所述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的下部配水混合区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13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废水处理机
- 下一篇:一种脉冲式搅拌布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