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车轮悬架的横向连杆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2032.X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6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雷纳·苏施莱克;拉斐尔·科赫;丹尼尔·美因茨;西奥·屈佩尔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22F3/105;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车轮 悬架 横向 连杆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轮悬架的横向连杆,该横向连杆包括至少一个车轮侧附接结构和至少一个结构侧附接结构。车轮侧和结构侧附接结构通过在其间延伸的连接结构彼此连接。连接结构和/或至少一个附接结构通过生成式制造方法来制造。至少一个附接结构被构造为具有内套筒和围绕内套筒的外套筒的生成式制造的衬套。这些套筒通过折叠状结构彼此连接。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这种横向连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车辆特别是机动车辆的车轮悬架的横向连杆。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车轮导向连杆例如横向连杆、纵向连杆或拉杆实际上用于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的所有车轮悬架和车轴,并且用于可移动地附接到车辆结构或限制车轮关于车辆结构的运动自由度。它们通常用于在车辆的车轮架和车辆结构或连接到车辆结构的副车架之间传递力和适用情况下的转矩和弯曲扭矩。该力通过车轮导向连杆传递,其中,取决于车辆的设置,可以在横向连杆、纵向连杆和倾斜连杆之间进行区分。相应的连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相应地构造并且适合于在制动、加速和偏转操作期间发生的高力传递。它们大体上通过橡胶/金属轴承在其各自的端部以铰接的方式安装在车轮架和/或车辆结构或副车架上。
单车轮悬架中的横向连杆相对于行驶方向大体上横向地布置在车辆上。它们大致在垂直方向上引导车轮架,并且在车轮和车辆结构之间传递横向力。为了传递纵向力,横向连杆可以以平面的方式构造为,例如三角形或梯形连杆,使得当沿车辆的纵向观察时,它们以宽的布置连接到车辆结构或连接到与车辆结构连接的副车架上,并且当车轮不偏转时,也以宽度的布置连接到车轮架上。
通常,车轮导向连杆由金属制成,在大多数情况下由锻造部件、压铸部件或成形金属板部件制成。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钢之外,还使用轻金属,例如铝,以便在现代机动车辆构造中实现在车轮悬架的区域中期望的轻型结构。
例如在美国专利第6,749,360号中提出了用横向连杆进一步减轻重量的一种可能性。横向连杆具有框架状结构,其符合轻型结构,并且仍然满足对横向连杆的安全要求,例如关于强度、刚性和柔性方面。
美国专利第7,556,273号也公开了一种混合部件形式的横向连杆,其由包括高强度钢和格栅增强件的外壳元件形成,该格栅增强件以交叉肋的形式与其连接。
WO 2015/053940A1公开了具有通过生成的分层制造方法制造的内部结构的部件。该部件例如可以是望远镜状的腿或者螺栓衬套的连接件。在螺栓衬套的情况下,内部结构插入固定衬套外壁的外圈和接收螺栓的内圈之间。根据所选择的结构和结构的厚度,可以实现内部结构的期望的塑性或弹性可变形性。
此外,DE 10 2013 219 250 A1描述了一种机动车辆的底盘中的结构元件,其具有通过激光熔化构造的加强件。车轮、车轮架或车轮导向连杆尤其被设置为结构元件。结构元件由轻质材料构成,并且通过激光熔化(特别是通过选择性激光熔化法(SLM),或者通过激光金属沉积法(LMD))产生的相似或高强度或更高强度的材料至少在更高负载的位置被加强。通过激光熔化施加的材料可以以肋或网的形式或者以平面方式施加或制造,其厚度在表面上变化。结构元件可以例如最初以常规方式(例如通过锻造)用铝合金制造,但是也可以在第一生产步骤中根据SLM方法以网状方式构造并且在第二生产步骤中形成为形成闭合表面结构或至少形成表面结构。
此外,美国专利公开号US 2015/0190971 A1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成式制造方法的格栅结构的拓扑优化方法。
WO 2015/040410 A2还公开了用于产品的生成式制造方法,其中用于支撑至少一部分产品的支撑托架与其一体构造。支撑托架相互交叉并且形成格栅,其中格栅形状不规则。
WO 2013/163398 A1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格栅结构的热交换管,通过该格栅结构借助于增加的热交换面可以实现改进的热交换性能。格栅结构是通过生成式制造方法制造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20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