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小射频四极杆传输质量歧视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3282.5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1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王祯鑫;赵琨;鞠帮玉;李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49/06 | 分类号: | H01J49/06;H01J49/4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小 质量歧视 传输 射频四极杆 射频电源 质量歧视效应 四极杆电极 传输原理 传输轴线 射频电场 交替的 四极杆 质荷比 电极 两段 分段 离子 施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小射频四极杆传输质量歧视的装置。基于四极杆传输原理的基础上,不同频率和幅值的射频电源有不同的传输质量范围。为减小质量歧视作用,在分段四极杆电极阵列中相邻的两个电极上分别施加不同的射频电源,在整个传输轴线方向产生两种交替的射频电场,同时兼顾两段质量范围质荷比离子的传输,减小质量歧视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质谱领域,具体的说是提供一种减小射频四极杆传输质量歧视的装置。基于四极杆传输原理的基础,一定频率和幅值的射频电源有着固定的最大质量传输范围,质荷比过大和过小的离子都难以通过四极杆传输。
背景技术
经典的射频四极杆运行在rf-only模式下时,射频电场约束离子与中性背景气体分子不断碰撞交换能量而逐步冷却,可以有效的将离子束聚焦通过下级的小孔,极大的提高离子传输效率。这在1991年Douglas发表的“collisional focusing effects in radiofrequency quadrupoles”中已做了全面的报道。但是这种传输方式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射频四极杆的四根杆上施加同一个直流电位,导致四极杆两端部分与端盖电极之间电场存在一定梯度,有利于离子向前传输;然而四极杆中间部分的电场变化及其弱,基本类似于无场区。这导致进入四极杆的离子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从通过。
针对以上问题,美国专利US 006111250A提出了一种分段四极杆设计,在相邻电极上通过电阻分压的方式或者是在四极杆四周增加倾斜的电极杆的方式引入轴向电场,增大了离子飞行轴线方向的电场,改善了离子传输性能。
经典的射频四极杆与分段四极杆的方式都是采用单一射频电源参数的方式,确定了可能传输的质荷比范围区间。过大或者过小的质荷比离子都无法稳定的通过四极杆,限定了检测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小射频四极杆传输质量歧视的装置。基于四极杆传输原理的基础上,不同频率和幅值的射频电源有不同的传输质量范围。为减小质量歧视作用,在分段四极杆电极阵列中相邻的两个电极上分别施加不同的射频电源,在整个传输轴线方向产生两种交替的射频电场,同时兼顾两段质量范围质荷比离子的传输,减小质量歧视效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减小射频四极杆传输质量歧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引入孔电极,引出孔电极,分段电极;引入孔电极和引出孔电极均为中部开设有通孔的平板状电极,引入孔电极和引出孔电极平行且中心通孔同轴设置;在引入孔电极和引出孔电极之间设置有分段电极;分段电极由四组电极阵列构成;每组电极阵列均由四个或五个以上同轴相等间隔设置的、相同形状尺寸的圆柱或者圆环电极组成一电极杆;四个电极杆的首尾二个端面分别处于相互平行的二个平面上,且四个电极杆的轴线于每个平面上的交点均布同一个圆的圆周上;且该圆的圆心位于引入孔电极和引出孔电极中心通孔的轴线上。
一种采用所述装置减小传输质量歧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引入孔电极和引出孔电极上分别施加DC1和DC2的直流电压;
在分段电极的四组电极阵列中的任何一组上的同心圆柱或者圆环电极的首尾二端施加直流电压,且任何一组上相邻的同心圆柱或者圆环电极之间都由分压电阻均匀分压串联;且从首端起,按从1-n的序号顺序的圆柱或圆环电极上各自通过电容耦合施加n个不同的射频电压,再次重新计算序号且按从1-n的序号顺序重复上述射频电压的施加过程直至尾端;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且在分段电极的四组电极阵列中的任何一组上的同心圆柱或者圆环电极个数为n的2个以上的整数倍;
四组电极阵列中一对间隔相对设置的电极阵列连接射频电压的正相输出,另一组压相对设置电极阵列施加连接射频电压的反相输出;
一定能量的离子束穿过引入孔电极进入分段电极的区域,离子在交替的射频电场作用下通过,最终从引出孔电极的中心小孔引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32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离子存储的大容量静电离子阱
- 下一篇:一种多级杆离子聚焦传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