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测传感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3553.7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6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纪强;李振;赵林;侯墨语;刘媛;刘统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5/353 | 分类号: | G01D5/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宋南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 传感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测传感装置及系统,属于监测传感器技术领域。所述监测传感装置包括壳体、第一传感机构、第二传感机构和光纤,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以及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边缘连续设置的侧面壁板及其构成的容置空间,第一传感机构穿设通过设置在第一面板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而设置在壳体上,第二传感机构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并通过第一面板上的第三通孔与外部连通,光纤穿设通过第一传感机构和第二传感机构,所述监测传感系统还包括与监测传感装置连接的泵浦光源和光纤光栅解调仪,本发明通过将测量不同参数的多个传感机构设置到一根光纤上,降低了传感系统的复杂性和造价,利于实现多传感器阵列形成准分布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测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监测传感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管道作为第五大交通运输方式,是石油、天然气、矿浆、二氧化碳、生物燃料等流变特性介质的最有效运输方式,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管道运输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关注,管道流速流量、压力及温度监测在管道输运和保证管道安全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的管道流速流量、压力和温度监测一般需要布置相应的传感器,随着管道监管水平及要求的日益提高,管道监测对传感器的空间布设广度要求越来越高,所需的传感器数量、种类及配套数据传输及采集设备也随之增多。大量的信号传输电/光缆需集中引入监控中心,势必造成仪器设备及传输电/光缆保护困难,同时对施工进度及投资造成影响。当前,传感器除了要做到低功耗、小体积、长寿命和低成本外,多功能化已成为传感器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光学器件的发展和完善,并借助管道沿线铺设的通信光缆,人们逐渐开始采用光学构造的传感器进行管道监测,可现有光学构造的传感器在测量多组参数时需要在管道上预留多个监测口,安装多个传感器探头,同时用到多芯光纤,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应用造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测传感装置及系统,以改善现有传感技术在测量多组参数时需要在管道上预留多个监测口,安装多个传感器探头,同时用到多芯光纤,增加了传感系统的复杂性和应用造价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监测传感装置,所述监测传感装置包括壳体、第一传感机构、第二传感机构和光纤。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以及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的边缘连续设置的侧面壁板。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面板以及所述侧面壁板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面板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传感机构穿设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进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传感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的位置。所述光纤穿设通过所述第四通孔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后,穿设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壳体,然后穿设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回到所述容置空间,再连接到所述第二传感机构。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包括挡板和基板。所述挡板与所述侧面壁板连接,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连接开口。所述基板包括与所述连接开口匹配的连接部以及在所述连接部上向所述容置空间方向凸设的凸起部,所述基板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挡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感机构包括支架、套管和流速测量结构。所述支架包括穿设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支架和穿设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壳体外部的一端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壳体外部的一端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对。所述套管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以及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支架和所述套管中设置有用于所述光纤通过的光纤通孔,所述光纤穿设在所述光纤通孔中,所述流速测量结构设置在位于所述套管内的光纤上。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为高强度隔热材料制成,所述套管为高导热金属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套管内注入有硅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35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载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大负载内中空高精度三轴卧式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