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电站控制区出入放射性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4594.8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9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旗;何鹏武;刘福至;林德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T1/00 | 分类号: | G01T1/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莫丹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站 控制区 出入 放射性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控制区出入放射性监测系统,所述的放射性监测系统基于以下布置,卫生通道内布置有更衣间和剂量管理间,卫生通道外布置有非放射性工作区,卫生通道通往放射性控制区;所述的更衣间布置在卫生通道内最先进入的区域,所述的剂量管理间布置在更衣间之后且在非放射性工作区与放射性控制区的边界处;所述的更衣间内设置有自助衣柜,所述的剂量管理间内设置有自助值班机,所述的自助衣柜与自助值班机上均带有读卡区,连接在通用互联网络上,与核电站服务器系统互联;工作人员进入更衣间之前需配置专用的个人剂量智能终端,在进出卫生通道,或在控制区及非控制区工作时需始终携带该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射性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控制区出入放射性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核电站控制区出入放射性监测系统是核电站辐射防护与剂量监测的主要系统之一。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放射性污染物的扩散,保护核电站工作人员的安全。
现有的控制区出入放射性监测系统设计中,工作人员需要按照性别分别进入控制区出入口的男女通道执行一系列的控制程序后方可进入放射性控制区工作。
以男通道为例,工作人员需要携带本人的实物保护卡,简称ID卡,并提前拿到进入控制区的辐射工作许可证(简称IP卡),方可进入控制区出入口(以下将控制区出入口简称卫生通道)。在更衣室脱下家庭服以后,携带更衣柜钥匙、ID卡,到辐射剂量值班室的值班窗口处办理进入手续。辐射防护人员在收到钥匙和ID卡后,读取ID卡获取人员电子信息,在办公系统中验证IP卡的有效性,发放绑定该人员信息的个人电子剂量计(该电子剂量计为公用,故需现场绑定)、个人热释光剂量计、返还ID卡给工作人员,留存钥匙。工作人员在收到上述物品后,穿上核电站工作服,将电子剂量计和热释光剂量计佩戴在工作服的专用区域。在控制区入口三角闸门联动的读出器上刷绑定本人信息的电子剂量计后进入控制区工作。
在控制区内,工作人员需要在限定的区域内工作。当需要进入某个特定的区域时,需要刷相应权限的ID卡。工作人员在控制区内工作时,与值班室处于“失联”状态。辐射防护人员无法获取工作人员的状态信息,也无法与工作人员取得随时联系。如果工作人员需要临时进入某个区域工作,需要退出控制区重新按上述流程进入。
出控制区时,工作人员需要接受放射性检测后方可离开。首先接受全身表面污染C1门监测,合格后脱下工作服,手拿ID卡、电子剂量计、热释光剂量计,凭电子剂量计打开全身表面污染C2门,监测合格后将电子剂量计、热释光剂量计退还给辐射防护人员,领回家庭服衣柜钥匙,穿上家庭服,离开控制区。
上述流程尚存在较多的可改进之处。首先,流程的控制为有人值守模式,流程的控制主要靠辐射防护人员来进行,不能实现自动化操作;其次,工作人员需要佩戴的设备较多,如热释光剂量计、电子剂量计、ID卡等,在进入卫生通道时需要多次穿脱衣物,佩戴和操作上不便;最后,工作人员在控制区内的状态不受控制,不能及时与辐射防护人员取得联系和技术支持,如果需要临时进入某个区域工作,辐射防护人员不能远程及时处理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核电站控制区出入放射性监测系统设计不能自动化控制、携带不方便、不能远程控制等缺点,提供一种核电站控制区出入放射性监测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核电站控制区出入放射性监测系统,所述的放射性监测系统基于以下布置,
卫生通道内布置有更衣间和剂量管理间,卫生通道外布置有非放射性工作区,卫生通道通往放射性控制区;所述的更衣间布置在卫生通道内最先进入的区域,所述的剂量管理间布置在更衣间之后且在非放射性工作区与放射性控制区的边界处;所述的更衣间内设置有自助衣柜,所述的剂量管理间内设置有自助值班机,所述的自助衣柜与自助值班机上均带有读卡区,连接在通用互联网络上,与核电站服务器系统互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45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X射线探测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放射线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