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取车用气压制动参数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5626.6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5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程硕;刘镔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13/24 | 分类号: | B60T13/24;B60T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邓超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取 气压 制动 参数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获取车用气压制动参数的方法及系统,可以提升获取车用气压制动参数的效率。包括:获取目标车辆参数,依据目标车辆参数以及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计算同步附着系数以及利用附着系数,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为变量;以变量变化获取满足ECE法规中目标制动强度、附着系数、利用附着系数之间关系的制动力分配系数优化范围;从制动力分配系数优化范围中选取一优化值,依据优化值计算制动器最大制动力矩;依据所述制动器最大制动力矩以及所述目标车辆参数,计算比能量耗散率以及比摩擦力;若所述比能量耗散率以及比摩擦力满足校验规定,依据满足校验规定的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气压制动参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动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获取车用气压制动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商用车由于质量较大,在制动时所需的制动力矩较大,且不同制动工况对制动性能要求各不相同,制动性能优良是保障商用车的首要条件。因而,如何提升制动性能,以保障各制动工况下车辆的稳定性、安全性,是制动技术的研究热点。
目前,研发人员在进行气压制动设计时,一般是根据设计任务书,结合前期积累的经验和以往车型参数,先手动进行初步设计以计算相关制动参数,例如,依据经验设计公式以及设计任务书中的车辆参数,计算制动力分配系数、同步附着系数等;然后,根据计算得到的制动力分配系数、同步附着系数、制动力矩,并结合经验在已有的供应商制动器库中进行模糊查找,获取可能符合制动力矩要求的制动器、制动室以及制动器执行机构,将获取的制动器、制动室以及制动器执行机构组装为气压制动系统;最后,将组装的气压制动系统装配至实车进行实车测试验证,获取测试制动性能,若测试制动性能与法规要求的制动性能的误差超出预先设置的误差阈值,则返回重新设计、计算、供应商制动器库查找、组装以及测试等流程,最后得到较为精确的车用气压制动参数。
但是随着市场产品更新换代较快,需要有越来越短的研发测试周期以适应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目前复杂繁琐且十分耗时的气压制动参数设计方法,设计周期较长、成本高、获取参数的效率低,无法满足短周期的产品开发需求。进一步地,由于研发人员结合前期积累经验和以往车型参数进行气压制动研发,设计流程缺乏严谨逻辑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获取车用气压制动参数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提升获取车用气压制动参数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获取车用气压制动参数的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车辆参数,依据所述目标车辆参数以及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计算同步附着系数以及利用附着系数,其中,所述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为变量;
以所述变量在0至1之间变化,获取满足ECE法规中目标制动强度、附着系数、前轴利用附着系数以及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之间关系的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优化范围;
从所述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优化范围中选取一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优化值,依据所述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优化值计算制动器最大制动力矩;
依据所述制动器最大制动力矩以及所述目标车辆参数,计算比能量耗散率以及比摩擦力;
若所述比能量耗散率以及比摩擦力满足校验规定,依据满足校验规定的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气压制动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依据所述目标车辆参数以及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计算同步附着系数以及利用附着系数包括:
依据所述目标车辆参数中包含的整车质量、质心高度、质心距前后轴距离以及轴距,构建前轴制动器制动力与后轴制动器制动力的关联关系;
依据所述前轴制动器制动力与后轴制动器制动力的关联关系,获取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56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包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