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水管气举钻井流型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7005.1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4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洪山;牛洪波;唐洪林;唐波;席境阳;马永乾;曹继飞;徐文君;王锐;白立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38 | 分类号: | E21B43/38;E21B43/16;E21B21/0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李勇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管 钻井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隔水管气举钻井流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流程:
首先,钻井液经钻井平台(7)上的钻井泵依次通过钻杆(1)、钻头(6)泵送至井下,并从井眼与钻杆(1)之间环空上返进入钻杆(1)与隔水管(5)之间环空中;
然后,气体经钻井平台(7)上的注气设备通过注气管线(3)注入海底钻杆(1)与隔水管(5)之间环空中,与从井下返上来的钻井液混合后形成低密度混合流体,共同沿钻杆(1)与隔水管(5)之间环空上返;
随后,混合流体上返至气液分离装置(2)时,部分气体经气液分离装置(2)分离后沿单独排气管线(4)返回钻井平台(7);
最后,剩余气体和钻井液组成的混合流体始终保持泡状流或段塞流状态,继续沿钻杆(1)与隔水管(5)之间的环空上返至钻井平台(7),并在钻井平台(7)经过分离后实现循环利用;
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2)为一个或几个,安装于钻杆(1)与隔水管(5)之间的环空中,其安放位置位于钻杆(1)与隔水管(5)环空中气液混合流体由段塞流向搅拌流转变的临界海水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水管气举钻井流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2)包括外筒体(202)、内筒体(210)和二者套装后之间环形腔设置的螺旋通道(203),在螺旋通道(203)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钻井液进口(209)和钻井液出口(201),在外筒体(202)的顶部和内筒体(210)的底部沿中心轴分别设有与钻杆(1)旋转密封配合的顶部密封结构(207)和底部密封结构(206);在内筒体(210)筒壁上设有沿螺旋通道(203)排列的诸多排气孔(204),每个排气孔(204)连通内筒体(210)内外,内筒体(210)内部为集气腔(205),集气腔(205)顶部设置气体出口(2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水管气举钻井流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203)为矩形螺纹,采用右旋单头实体形螺旋,螺纹升角17~25°,螺纹断面宽度15~20mm,螺距120~200mm,螺槽深度25~3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水管气举钻井流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210)、外筒体(202)和螺旋通道(203)采用整体式一体加工而成;所述集气腔(205)内设置气体吸附和阻液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700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气水三相实时分离计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钻机液压逻辑控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