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用无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上浆回用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7504.0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7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贾龙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龙平 |
主分类号: | D06M15/37 | 分类号: | D06M15/37;D06M10/02;D06M15/11;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浆 乙酸浆料 乙二胺 等离子体处理 退浆 纺织品 退浆液 再利用 回收 回用 乙二胺四乙酸 节能减排 零排放 节能 清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织用无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上浆回用工艺,将纺织品使用等离子体处理后,再加入无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上浆,然后通过等离子体处理退浆,所得的退浆液回收再利用在纺织品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无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上浆过程;或,将纺织品加入含有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上浆后,再通过等离子体处理退浆,所得的退浆液回收再利用在含有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的上浆过程。本发明在上浆过程可以实现无聚乙二胺四乙酸上浆,在退浆过程采取等离子体处理纺织品而实现退浆节能,退浆液回收再利用实现上浆退浆的零排放,从而达到在上浆和退浆过程的节能减排效果,为循环经济和清洁纺织做出贡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浆料的利用,具体地指一种纺织用无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上浆回用工艺。
背景技术
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对纱线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也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在浆纱过程仍使用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的重要原因。但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因其所具有的大分子结构故而存在难降解和难退浆两个″致命″的缺点,欧盟规定清洁浆料的退浆率要达到95%以上,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明显满足不了这个要求。同时,欧美的一些国家把聚乙二胺四乙酸列为″不洁浆料″,我国近年来也提出″少用不用聚乙二胺四乙酸″的倡议。
我国是纺织大国,纺织品处理中目前仍以湿加工为主,这不仅消耗了大量用水,而且高耗能。在纺织行业中,使用聚乙二胺四乙酸上浆的退浆液中含有大量的不可降解的物质,如聚乙二胺四乙酸。实现无聚乙二胺四乙酸上浆固然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可降解浆料的排放本身也是一种污染源,退浆后被排出的浆液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同时,退浆环节普遍采取碳酸钠退浆也带来污染并消耗能源。已经有科研人员在尝试研究将退浆液中的聚乙二胺四乙酸提取出来再利用,这固然是一个好的选择,然而复杂的技术也带来生产上的困难和新的污染。
因此,治理纺织行业退浆液实际上是纺织领域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纺织用无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上浆回用工艺。
本发明织浆料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将纺织品使用等离子体处理后,再加入无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上浆,然后通过等离子体处理退浆,所得的退浆液回收再利用在纺织品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无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上浆过程;
将纺织品加入含有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上浆后,再通过等离子体处理退浆,所得的退浆液回收再利用在含有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的上浆过程。
本发明退浆液回收再利用时,在含有聚乙二胺四乙酸的退浆液加入三乙胺、碳酸钠再上浆。
本发明所述等离子体处理设备为低温等离子体喷枪装置。
本发明上浆浆料使用原淀粉或清洁的改性淀粉,也可以是含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上浆和退浆温度、压力等不受限制。上浆和退浆其它参数也不受限制。退浆液回收再利用中所加入的助剂种类和比例不受限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上浆过程可以实现无聚乙二胺四乙酸上浆,在退浆过程采取等离子体处理纺织品而实现退浆节能,退浆液回收再利用实现上浆退浆的零排放,从而达到在上浆和退浆过程的节能减排效果,为循环经济和清洁纺织做出贡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棉纱线在常压下,使用低温等离子体喷枪装置进行辐照,辐照完后使用原淀粉95度上浆10分钟,上浆效果如强力、断裂伸长可达到含PV A浆料的上浆效果,再用低温等离子体喷枪装置进行辐照退浆,所得的退浆液回收再利用在无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上浆过程。
实施例2
将纺织品加入含有聚乙二胺四乙酸浆料上浆后,再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喷枪装置进行辐照退浆,所得的退浆液入三乙胺、碳酸钠,再按照现有上浆常规方法加入淀粉、聚乙二胺四乙酸和其它常用助剂,95度上浆10分钟,上浆效果达到含聚乙二胺四乙酸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龙平,未经贾龙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75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