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可穿戴心电图设备进行实时心脏监控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7968.1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6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郑永川;王若梅;周毅;林谋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穿戴 心电图 设备 进行 实时 心脏 监控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可穿戴心电图设备进行实时心脏监控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自从20世纪初Einthoven发明了心电图以来,心电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了检测心脏疾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心电图也是心脏科常规检查的项目。心电图记录了心电活动在体表上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在心电图上显示为心电图波形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老年化时代的到来,心脏保健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穿戴设备在不断地发展,使用可穿戴设备用于记录人体实时的心电图已经成为了可能,谷歌公司于2006年4月就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心电图设备的发明专利。
使用可穿戴式心电图设备获取了心电图数据之后,对心电图的检测最核心的内容是对心电图波形进行分类,根据波形的类别信息,就可以知道人体实时的心脏健康状况。
对于具有心脏疾病的用户,了解自身的心脏健康状况特别重要,并且在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营救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可穿戴心电图设备进行实时心脏监控的方法及系统,解决可穿戴心电图设备获取的心电图数据无法很好地定位各种波,从而导致分类准确率过低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心脏病患者难以得知自身心脏健康状况以及对难以在突发情况下对其营救的问题,通过使用移动端APP,构建两个级别的危险警报,第一级别的提醒警报能够帮助患者得知心脏的不适,第二级别的高危警报能够告知紧急联系人患者处于突发危险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用可穿戴心电图设备进行实时心脏监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可穿戴设备系统获取心电图数据,进行滤除噪声处理,获得去除基线偏移后的心电图;
根据去除基线偏移后的心电图提取其特征,进行归一化分类处理,获得特征类别;
获取特征类别,进行分析,根据波形的产生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
优选地,所述进行滤除噪声处理的具体步骤包括:
通过平滑滤波处理,去除工频干扰;
通过基线偏移滤波处理,去除基线偏移;
优选地,所述获得特征类别的具体步骤包括:
获取去除基线偏移后的心电图,进行特征提取;
对所述特征进行归一化;
获取归一化后的特征值,进行分类,获得所述特征的类别。
优选地,所述获取去除基线偏移后的心电图,进行特征提取的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去除基线偏移后的心电图定位出R波,进行计算处理,求出一个R波与相邻的前后两个R波之间的间距;
根据R波位置和R波间距来确定划分波形的范围;
根据获取的模板波形计算所述波形与模板波形的动态时间规则距离,求出的结果作为R波特征。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使用可穿戴心电图涉笔进行实时心脏监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可穿戴设备端,用于获取心电图数据,进行滤除噪声处理,获得去除基线偏移后的心电图;
心电图分类单元,用于将去除基线偏移后的心电图提取其特征,进行归一化分类处理,获得特征类别;
信息反馈单元,获取特征类别,进行分析病情,根据波形的产生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
优选地,所述可穿戴设备端主要包括:心电电极、放大器、模拟数字转换器以及蓝牙。
优选地,所述可穿戴设备端具体步骤包括:
通过平滑滤波处理,去除工频干扰;
通过基线偏移滤波处理,去除基线偏移;
优选地,所述心电图分类单元包括:
获取去除基线偏移后的心电图,进行特征提取;
对所述特征进行归一化;
获取归一化后的特征值,进行分类,获得所述特征的类别。
优选地,所述获取去除基线偏移后的心电图,进行特征提取具体步骤包括:
根据去除基线偏移后的心电图定位出R波,进行计算处理,求出一个R波与相邻的前后两个R波之间的间距;
根据R波位置和R波间距来确定划分波形的范围;
根据获取的模板波形计算所述波形与模板波形的动态时间规则距离,求出的结果作为R波特征。
优选地,所述信息反馈单元包括:
实时监测心电图中波形分类情况及历史波形分类情况;
根据监测到的波形分类情况进行病理分析,提供简单的建议;
根据检测到的异常波形频率产生情况,判断用户是否处于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79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