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癌药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9793.8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3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娟;蒋振奇;吴爱国;王胤杰;袁博;房倩兰;李彦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K47/22;A61K9/50;A61K31/704;A61P35/00;A61P35/04;A61P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潘欣欣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癌 药物 复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癌药物复合物,所述抗癌药物复合物具有核壳结构,其中,所述核壳结构的核为抗癌活性组分,所述核壳结构的壳由神经肽Y或其亚型中的至少一种和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组合形成。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抗癌药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锌源、2‑咪唑甲醛和抗癌活性组分分别溶于溶剂中,得到三种溶液;2)将步骤1)中的三种溶液混匀后离心分离,干燥;3)将步骤2)中的干燥产物分散在溶剂中,加入神经肽Y或其亚型中的至少一种,搅拌反应12‑72h。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抗癌药物复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癌症包括高表达神经肽Y1受体乳腺癌和高转移性乳腺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抗癌药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是发展起源与1990年的一种金属与有机物通过弱配位键形成的一种材料,其又被称为“金属海绵”。其具有的多种结构为金属有机框架结构提供了不同的形态、组成、大小和化学性质,同时也给予了其多功能和刺激响应药物控制释放。在这些改性进行的同时有机金属框架结构仍然能够保持可控的尺寸、形状和高均匀性。另外其大比表面积及高空隙率也促进了这种材料的负载能力。此外,形成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的是弱配合键,也显现出生物可降解性。简而言之,这些性质使得金属有机框架结构成为有可能的药物递送,肿瘤治疗和其他疾病的疗法。
沸石咪唑框架结构(ZIF)作为金属有机框架结构一种很重要的亚型,其所用的金属离子为锌离子,其不会对人体产生过大的影响。同时,其有机配体所使用的咪唑结构具有强烈的酸响应特性,能够在特定的弱酸环境中发生亲疏水性转变,从而使整个框架解离释放出其所携带的药物。ZIF-90做为沸石咪唑框架结构的一种,其被证明在进入细胞后具有靶向线粒体的功能。
神经肽Y是一种于1982年在脑部发现的长度36个氨基酸的多肽。研究者在2010年时发现神经肽Y1受体在乳腺癌细胞中具有高表达,并证明了其可用于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将一种9个氨基酸神经肽Y配体偶连在包载可生物降解的纳米粒子表面后可用于乳腺癌的靶向超声治疗与诊断。
以线粒体为靶标的肿瘤治疗已经成为了目前研究热点。目前发现的具有线粒体靶向的抗肿瘤药物有紫杉醇、多柔比星、喜树碱等。但这些药物通常是多靶点的,具有明显的副作用。此外抗肿瘤药物长期使用也会造成肿瘤的多药耐药,使用化疗药物疗效降低或失效。而线粒体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如何避免线粒体靶向载体的非特异性输送,需要一种线粒体与肿瘤细胞靶向策略的联合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癌药物复合物,所述抗癌药物复合物通过神经肽Y、金属有机骨架ZIF-90与药物活性成分形成一种核壳结构,从而改善药物活性成分的水溶性和靶向性,使其能够在肿瘤患部位富集,降低对身体正常组织的副作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抗癌药物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和流程稳定可靠地制成抗癌药物复合物的核壳结构。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抗癌药物复合物的应用,所述抗癌药物复合物能够应用于制备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的药物,尤其是高表达神经肽Y1受体乳腺癌和/或高转移性乳腺癌。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抗癌药物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癌药物复合物具有核壳结构,其中,所述核壳结构的核为抗癌活性组分,所述核壳结构的壳包括神经肽Y或神经肽Y亚型中的至少一种和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
以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ZIF作为壳,能够在不对人体产生显著负面效果的情况下负载药物活性组分,ZIF与神经肽Y的结合能够增强复合物的靶向性能,将原本多靶向的药物活性成分富集至肿瘤患处,从而提高药效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对于治疗癌症具有显著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神经肽Y的亚型的肽链长度范围为9-36个氨基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9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