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系留释放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09875.2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3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占晖;高双;金晓;王学平;崔佳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P7/06 | 分类号: | B60P7/06;B61D45/00;B63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罗建书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释放 调节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系留释放调节器,包括矩形螺纹钩杆(1)、牵引杆套(2)、张紧螺母一(3)、张紧螺母二(6)、承载销轴(7)、纤维带扣(8)、纤维带(9)、防脱杆(10)、弹簧(11)和拨杆(12),其特征在于,矩形螺纹钩杆(1)的后端为钩形,用于挂接系留绳上的耳环,所述的牵引杆套(2)由套环、牵引叉和纤维带扣连接叉耳组成,所述的张紧螺母一(3)和所述的张紧螺母二(6)具有两处相对的且与矩形螺纹钩杆(1)调节外螺纹配合的调节内螺纹,所述的纤维带扣(8)具有连接板,该连接板通过所述的承载销轴(7)铰接在牵引杆套(2)的纤维带扣连接叉耳上。本发明的快速系留释放调节器结构简单、重量轻、造价低廉、承载能力大,能够实现移动物体的快速系留固定和快速释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定系留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系留释放调节器。
背景技术
固定系留装置主要用于动态环境下装置的系留、固定,比如船舶甲板面上的可移动装置固定、货车运输物件的固定等。它可以快速将装置系留,通过抽拉纤带进行粗调纤维张紧带的长度,通过微调手柄可以微调张紧带的长度,进而调节所需要的张紧力。在释放时可通过拔动快放拔杆或其它方式瞬间卸载实现被固定物体的快速释放。
目前国内船舶上使用的系留索具有多种形式,有采用的钢制链条方式,或采用拔动快放拔杆来释放张紧带的形式,或采用不停地旋转螺纹式张紧器来张紧或释放索链的形式,但这些形式都存在适用载荷小,索具明显笨重,携带极其不便等缺陷,影响工作效率。相关现有技术有:一种纤维带式快速系留索具(专利申请号:201610994221.4);一种型线驱动式快速系留调节器(专利申请号:201610994223.3);具有缓释功能的栓紧器(专利号ZL200720103557.3);防松动反拉式栓紧器(专利号ZL 200720169600.6);轮胎捆绑带(专利号ZL 200720175436.X);钢丝绳紧固器成套索具(专利号ZL 200920156332.3);棘轮式张紧器(专利申请号201010170983.5)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造价低廉、承载能力大,不仅能够实现移动物体的快速系留固定,又能快速释放的系留调节器。
本发明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系留释放调节器,包括矩形螺纹钩杆、牵引杆套、张紧螺母一、张紧螺母二、承载销轴、纤维带扣、纤维带、防脱杆、弹簧和拨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矩形螺纹钩杆具有两个平行且竖直的侧面,矩形螺纹钩杆的顶面和底面上具有调节外螺纹,矩形螺纹钩杆的后端为钩形,用于挂接系留绳上的耳环,其前端具有与所述的竖直的侧面垂直的防脱杆安装孔,
所述的牵引杆套由套环、牵引叉和纤维带扣连接叉耳组成,所述的纤维带扣连接叉耳位于牵引杆套的前端,纤维带扣连接叉耳的开口指向牵引杆套的前端,所述的牵引叉为左右两根叉柱组成的对称结构,牵引叉的两根叉柱一端固定连接在纤维带扣连接叉耳的端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套环上,套环位于牵引杆套的后端,套环内侧具有两个相对的矩形通槽,矩形螺纹钩杆能够与这两个矩形通槽配合,使矩形螺纹钩杆能够在套环这两个矩形通槽中前后移动而不能周向转动,两根叉柱具有相对的且竖直平行的二个侧面,矩形螺纹钩杆能够在两根叉柱相对侧面之间形成的间隙中移动并且不能周向转动,两根叉柱上分别具有水平的防脱杆移动长通槽,两根叉柱的外侧面为同一圆柱面的一部分,
所述的张紧螺母一具有两处相对的且与矩形螺纹钩杆调节外螺纹配合的调节内螺纹一,两处调节内螺纹一共占张紧螺母一内周长的180度范围,两处调节内螺纹一之间的内周长上没有内螺纹,张紧螺母一的侧面具有环形的凸台,该环形凸台的外圆柱侧面上具有安装外螺纹,在该环形凸台外侧的张紧螺母一的侧面上具有两条相对的圆弧形凹槽,两条圆弧形凹槽分别位于两处没有内螺纹的张紧螺母一内周长弧段外侧位置,圆弧形凹槽的端点与其相对应的弧段端点的连线相交于张紧螺母一的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098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工具箱存储功能的挡饰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散型冷链物流运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