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电控制动系统的传动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0629.9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8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升;何泽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02 | 分类号: | B60T13/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控制 系统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动车制动系统的技术领域,涉及电控制动系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该电控制动系统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进而实现制动。
背景技术
传统燃油车在驾驶人员踩下刹车踏板后,踏板会推动真空助力泵,再由真空助力泵推动刹车主缸产生刹车液压,控制刹车钳进行刹车。但是,由于真空度是由发动机动力提供,对于新能源和混合动力车型来说,没有发动机,或者混合动力车型在纯电动模式下,真空助力泵是无法工作的。因此不需要真空助力泵的刹车机构应运而生,这就是电控制动系统,而且电控制动系统与各种主动、被动安全系统配合还非常自然。
传统液压制动与电控制动相比,存在以下问题:
1、液压管路冗长而导致执行速度慢,制动滞后;
2、结构复杂,质量大;
3、有制动液的存在,不便于维护;
4、无法和主动安全系统很好地配合;
5、在ABS模式下有回弹振动,有较大的噪音等等。
现有技术为解决传统制动系统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专利文献号为US20170137005A1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通过行星轮系带动滚珠丝杠来压紧活塞,其输出的力使液压供应装置产生制动力;
专利文献号为WO2017042546A1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通过线性执行机构、滚珠丝杠输出的力使液压供应装置产生制动力;
专利文献号为DF10255198A1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通过滚珠丝杠、加压装置输出的力使液压供应装置产生制动力。
但包括上述文献在内的现有的各种液压式线控制动系统,其缺点在于布置上:输出的直线运动方向与电机轴方向一致,使系统沿电机轴方向的尺寸较长,占用和浪费的空间过大;电机控制时需要对转子位置进行检测;由于以上方案中电机的两端均无法布置位置检测传感器,造成系统过于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电控制动系统的传动机构,其目的是提高传动效率、使传动机构的结构更加紧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应用于电控制动系统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及液压制动装置,所述的电机的轴上设置行星齿轮组件;所述的行星齿轮组件的输出轴上设有圆柱齿轮,所述的圆柱齿轮与齿条柱塞啮合;所述的齿条柱塞与所述的液压制动装置的活塞连接。
所述的圆柱齿轮与齿条柱塞的轴线相互垂直。
所述的行星齿轮组件为同轴分布的两级减速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即两级中心轮的轴线重合。
所述的行星齿轮组件包括I级中心轮、I级行星轮、齿圈、I级行星架、II级中心轮、II级行星轮、II级行星架;所述的齿圈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的I级中心轮与电机的轴连接为一体;所述的I级行星轮分别与I级中心轮及齿圈啮合;所述的I级行星轮套装在I级行星架的I级行星轮轴上;所述的II级中心轮固定连接在I级行星架上;所述的II级行星轮分别与II级中心轮及齿圈啮合;所述的II级行星轮套装在II级行星架的II级行星轮轴上;所述的圆柱齿轮固定连接在II级行星架上。
所述的电机的轴伸出的端部设置磁性检测元件,所述的磁性检测元件与车辆ECU连接。
所述的活塞通过橡胶圈与阀体形成密封的滑动配合。
在所述的阀体的液压腔内设置弹簧,所述的弹簧为压缩弹簧,其一端顶住活塞。
所述的电机包括电机定子、电机转子,所述的电机定子固定在电机壳体内;所述的电机的轴通过电机轴承安装在电机壳体上。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行星齿轮传动的特点,使得电控制动系统的传动机构的体积减小、传动比更大、重量更轻、结构紧凑;简化电机结构;传递功率大,传动效率高、进而提高承载能力;运动平稳、抗冲击和振动能力更强;通过齿轮齿条传动将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使得制动操作能快速进行,保证了车辆和乘车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所示内容及图中标记作简要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06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