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分析的手机佩戴方式自动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1961.7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1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赵蕴龙;孙龙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G01C21/16;G01C21/18;G01C21/08;G01C21/00;G06F30/20;G06F17/1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高姗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模态 数据 分析 手机 佩戴 方式 自动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分析的手机佩戴方式自动检测方法,属于移动终端控制识别技术领域,通过手机传感器获取距离传感器数据,判断距离传感器数据是否大于该手机中预设的阈值,来判定手机是否处于佩戴者手中;通过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地磁计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得到当前手机欧拉角,通过欧拉角得到当前的旋转矩阵来判定手机佩戴方向是否正确;构建当前采集并切割好的一段数据段与手机内各佩戴方式的样本数据构建距离矩阵,取所有距离矩阵最佳匹配距离中的最小值,根据该最小值来判定手机是否佩戴在人身上。本发明应用范围更广,获取的状态信息更全,有效解决了方向不连续的问题,同时也方便上层开发用户更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佩戴方式自动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分析的手机佩戴方式自动检测方法,属于移动终端控制识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生活中各方面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已经愈发的凸显出它的重要性了,如基于手机的健康监护应用,基于手机的视频和语音信息的播放应用等,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各方面的生活,但不同的手机佩戴方式对这些应用的服务准确度预测精度具有很高的影响。
目前,现有技术中大部分为解决某个应用而产生的,首先,不具有广泛应用性,没有考虑了手机在不同层次、不同使用者、不同使用习惯等各方面因素,同时也没有考虑了上层应用的需求,没能给出相应的操作接口,方便用户的调用;其次,现有技术只是给出手机的佩戴位置,有时只是给出手机当前基于地理坐标系的角度和加速度计坐标系转换前、后的值,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有鉴于此,现有的操作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分析的手机佩戴方式自动检测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分析的手机佩戴方式自动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流程开始;
步骤S2:手中佩戴方式检测,通过手机传感器获取距离传感器数据,判断距离传感器数据是否大于该手机中预设的阈值,来判定手机是否处于佩戴者手中;
步骤S3:手机佩戴方向检测,通过坐标系转换来实现手机佩戴方向检测,其是通过在传感器数据中的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地磁计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得到当前手机欧拉角,通过欧拉角得到当前的旋转矩阵来判定手机佩戴方向是否正确,并提醒佩戴者正确的佩戴方向;
步骤S4:手机在人身上佩戴方式检测,当前采集并切割好的一段数据段与手机内各佩戴方式的样本数据构建距离矩阵,取所有距离矩阵最佳匹配距离中的最小值,根据该最小值来判定手机是否佩戴在人身上;
步骤S5:流程结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手中佩戴方式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处理流程开始;
步骤S22:获取手机传感器数据;
步骤S23:比较距离传感器数据和该手机中预设的阈值大小,若距离传感器数据大于预设的阈值,则认为手机的佩戴方式为手中佩戴方式,进而判定手机处于佩戴者手中,转到步骤S27;
步骤S24:获取手机前后摄像头的照片,并计算每个照片像素值的CDF直方图数据;
步骤S25:在两组数据中分别取多个四分位点的像素值,并求其平均值,将平均值与该手机中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
步骤S26:若平均值大于该手机中预设的阈值,则认为手机的佩戴方式为手中佩戴方式,进而判定手机处于佩戴者手中;
步骤S27:流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19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